1.数据:
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在计算机科学中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总称。
2.数据元素:
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3.数据对象:
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4.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
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称之为结构(structure):
(1)集合:
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关系外,别无其他关系。
(2)线性结构:
结构中的元素之间存在一个对一个的关系。
(3)树形结构:
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个对多个的关系。
(4)图状结构或网状结构:
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个对多个的关系。
5.逻辑结构
结构定义中的“关系”描述的是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也称为数据的逻辑结构。
6.存储结构(又称为物理结构)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7. 元素(又称结点)以及数据域
二进制数的一位叫做位,若干位组合起来形成的一个位串表示一个数据元素,这个位串称为元素或结点。
当数据元素由若干数据项组成时,位串中对应于各个数据项的子位串成为数据域。
8.顺序映像特点:
借助元素在存储器中的相对位置来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9.非顺序映像特点:
借助指示元素存储地址的指针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10.数据类型
一个值的集合和定义在这个值集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11.抽象数据类型:
指一个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
12.多形数据类型:
指其值的成分不确定的数据类型。
13.算法: 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
特性:
(1)有穷性。
(2)确定性。
(3)可行性。
(4)输入。
(5)输出。
算法设计的要求:
(1)正确性。
(2)可读性。
(3)健壮性。
(4)效率与低存储量需求。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以及空间复杂度: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一个函数,它定量描述了该算法的运行时间。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对一个算法在运行过程中临时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的度量。
不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