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对象赋值原理详解(下)附实例源码

        上节我们探讨了Java中对象的赋值原理,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别名现象”这一概念。本节将要讲解的是“方法调用中的别名问题”,将一个对象传递给方法时,也会产生别名问题。下面的这个例子将向大家阐释这一点:

package assignment;

class Letter {
	char c;
}

public class PassObject {

	static void f(Letter y) {
		y.c = 'z';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etter x = new Letter();
		x.c = 'a';
		System.out.println("1: x.c: " + x.c);

		f(x);
		System.out.println("2: x.c: " + x.c);
	}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1: x.c: a
2: x.c: z
在许多编程语言中,方法 f()似乎要在它的作用域内复制其参数 Letter y的一个副本:但实际上只是传递了一个引用。所以代码行

y.c = 'z';
实际改变的是 f()之外的对象。

别名引起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是很复杂的话题,但是最起码你现在就因该知道它的存在,并在使用中注意这个陷阱。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对象,对象赋值,方法调用中的别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