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Linux系统结构与运行(二)

  1. Linux目录结构

    (1)经典树形结构

      Linux整个文件系统有个“根”,然后整个根上分出很多“杈”(可以创建目录),同时杈上可以长出“叶子”(可以创建和存放文件)。

   2.Linux目录功能

      (1)/etc目录

       这个目录主要用于存放系统管理相关的配置文件以及子目录,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系统初始化文件/etc/rc、用户信息文件/etc/passwd等,相关网络配置文件和服务启动文件也在这个目录下。

       passwd:用户库文件、每个用户的用户名、UID、GID和工作目录等;

       shadow:存放用户口令的文件,每个用户的口令加密后都放入此文件;

       group:主要存储用户组信息;

       fstab:存放系统开机启动自动挂载分区列表,需要设置开机自动挂载的分区信息;

       systemd:systemd的配置文件目录,是在Centos7.x版本之后新增目录,是Linux启动的重要部分,用来完成对整个系统的基本初始化配置;

       hosts:设置用户自己的IP与名字的对应表,类似于Windows下的hosts文件;

       resolv.conf:客户端DNS配置文件;

       systemd/system/*.wants:包含所有服务启动脚本,开机时系统将自动启动这些服务,是Centos7.x版本之后新增目录;

       system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IP地址配置文件,Centos7.x版本之后网卡名从类似于eth0这样的标识变为en0s3;

       X11:X-Window的配置文件;

       rsyslog.conf:系统日志输出配置文件,在Centos5.x版本以及之前版本对应的文件是syslog.conf,Centos6.x版本以及以后是rsyslog.conf文件;

       crontab:系统级别的守护进程配置文件;

       sysctl.conf:系统内核参数配置文件,在Centos7.x版本之后,内核参数配置文件转移到了/usr/lib/sysctl.d中的配置;

       services:定义了系统服务于端口的对应关系;

       profile:系统全局环境变量配置文件。

     (2)/usr目录

       此目录主要用于存放应用程序和文件。系统安装时,选择的软件包、平时安装的一些软件,默认会安装到此目录下。  

       lib64、local/lib64:64位操作系统中函数库目录;

       lib、local/lib:32位操作系统中的函数库目录;

       src:包含了所有程序的源代码,其中主要是Linux核心程序源代码;

       local:存放本地安装的软件和其他文件,于Linux系统无关;

       bin、local/bin:使用者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目录;

       sbin、local/sbin:系统管理员才能执行的指令;

       include:包含了C语言的头文件,文件扩展名大多数是.h;

       share:存放共享的文件和数据库。

      (3)/var目录

       此目录主要用于存放系统运行以及软件运行的日志信息。

       log:存放各种应用程序的日志文件,里面文件是经常变动的,需要定期清理;

       lib:存放系统正常运行时需要改变的库文件;

       spool:是mail、new、打印机队列和其他队列输入输出的缓冲目录;

       tmp:允许比/tmp存放更大的文件;

       lock:存放被锁定的文件,很多程序会在/var/lock下产生一个锁文件,以保证其他程序不能同时使用这个设备或文件;

       local:存放着/usr/local中所安装程序的可变数据;

       account:存放已经格式化的man页;

       run:包含了到下次系统启动前的系统信息。

      (4)/dev目录

      

本文出自 “godchenkan” 博客,谢绝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