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软考

 

       软考的准备

       第一阶段,是看J2SE的视频。过了一遍Java的最基础的知识。标识符,数据类型和控制语句都与之前学过的VB和C#大同小异,比较容易接受。再有就是,内存分析,流操作,线程以及异常处理都是以前比较陌生的,还有就是Java的类库,这些都是这次学习收获较大的一部分。Java部分的学习在软考中主要是用来做下午题的最后一道设计模式题的,主要还是本着学习Java的目的去学习的,因为软考中根本考不出多少Java的知识。


          第二阶段,是看希赛的软考视频。这个阶段是软考过程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老师从大纲到细节到解题步骤都讲的比较清楚。但自我感觉这一阶段也是我做的最不好的。可能是有些知识一开始太陌生,听着比较费劲,所以看的效果不太好,以至于后期有些知识点再回来看的时候竟然都没有印象了。还是第一遍过的不够认真。所以如果有如果,我会再这个阶段认真一些,花的时间多一些。


       第三阶段,是看书。从图书馆借了一本教程,一本上午的同步辅导,一本下午的同步辅导。首先是看上午同步辅导,然后是下午的,看知识点连带着做练习题,具体难点再看教程。在这期间,我们开始了三天一次的讨论,从上午的几个主要大块到下午的5大块。书和讨论结合着来,感觉不错。


       第四阶段,是做题。这段时间,一共做了4套模拟题和06到11年的11套真题。并记录了每套题的错题,到最后几天的时候回顾。做题是慢慢来感觉的,开始做的时候不及格,慢慢的就好了,摸清了具体的题型后,基本上就那么几种,细心点一般没问题。
       做上午题的过程就是回溯看书的过程,总有那些你眼熟但不确定的题目,总了看了n遍还是记不住的题目。这些知识点都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强化的。
       下午题我感觉就是做题再做题,题做多了也就知道怎么做了,问题总是那么几个,方法也都是那一套。算法题最重要的就是消除自己的恐惧感,不能一上来就感觉自己不会,要自信,然后沉下心来慢慢顺着题的思路走,也就差不多了。最后一道设计模式,我是把大话又遛了一遍,还特意把每个模式的特点和优点看了。软考真的是以考促学啊!但针对这次考试来说吧。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的设计模式我感觉都没有用上啊。。my god,这道设计模式题出的太有水平了,就5个空,但实际上就俩,一着不慎满目疮痍啊!我是栽设计模式这坑里了,,,哎。不说介个了。。


       学习的过程,心态很重要,软考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学习,而不能只是抱着考过的心态。反正要学,就好好的学透点儿。这一点,我做的不好。这段时间的学习,很多理论性的知识都还是停留在表面会做题的程度,很多知识都是要去通过实践来真正理解的。就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组成原理和网络等这些部分,我都是只为做题而学习,没有深入的真正了解。漏掉的这些真正的知识还是得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上,是逃不掉的。学习方法还有待改进,求知的心态还有待调整。 

       无论结果如何,这个阶段算是画了个逗号了。收获的可不是那30页的一套试卷,而是大范围跨度的多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不晓得这段时间对一本证书来说值不值,但对这么多的知识来说是绝对值得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设计模式,算法,J2SE,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