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5)-原型模式 Prototype

原型模式属于对象的创建模式。通过给出一个原型对象来指明所有创建的对象的类型,然后用复制这个原型对象的办法创建出更多同类型的对象。这就是选型模式的用意。

原型模式的结构

  原型模式要求对象实现一个可以“克隆”自身的接口,这样就可以通过复制一个实例对象本身来创建一个新的实例。这样一来,通过原型实例创建新的对象,就不再需要关心这个实例本身的类型,只要实现了克隆自身的方法,就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获取新的对象,而无须再去通过new来创建。

  原型模式有两种表现形式:(1)简单形式、(2)登记形式,这两种表现形式仅仅是原型模式的不同实现。

简单形式的原型模式

    这种形式涉及到三个角色:

  (1)客户(Client)角色:客户类提出创建对象的请求。

  (2)抽象原型(Prototype)角色:这是一个抽象角色,通常由一个Java接口或Java抽象类实现。此角色给出所有的具体原型类所需的接口。

  (3)具体原型(Concrete Prototype)角色:被复制的对象。此角色需要实现抽象的原型角色所要求的接口。

源代码

  抽象原型角色

复制代码
public interface Prototype{     /**      * 克隆自身的方法      * @return 一个从自身克隆出来的对象      */     public Object clone(); }
复制代码

  具体原型角色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totype1 implements Prototype {     public Prototype clone(){         //最简单的克隆,新建一个自身对象,由于没有属性就不再复制值了         Prototype prototype = new ConcretePrototype1();         return prototype;     } }
复制代码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totype2 implements Prototype {     public Prototype clone(){         //最简单的克隆,新建一个自身对象,由于没有属性就不再复制值了         Prototype prototype = new ConcretePrototype2();         return prototype;     } }
复制代码

  客户端角色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Client {     /**      * 持有需要使用的原型接口对象      */     private Prototype prototype;     /**      * 构造方法,传入需要使用的原型接口对象      */     public Client(Prototype prototype){         this.prototype = prototype;     }     public void operation(Prototype example){         //需要创建原型接口的对象         Prototype copyPrototype = prototype.clone();              } }
复制代码

 

原型模式的优点

  原型模式允许在运行时动态改变具体的实现类型。原型模式可以在运行期间,由客户来注册符合原型接口的实现类型,也可以动态地改变具体的实现类型,看起来接口没有任何变化,但其实运行的已经是另外一个类实例了。因为克隆一个原型就类似于实例化一个类。

原型模式的缺点

  原型模式最主要的缺点是每一个类都必须配备一个克隆方法。配备克隆方法需要对类的功能进行通盘考虑,这对于全新的类来说不是很难,而对于已经有的类不一定很容易,特别是当一个类引用不支持序列化的间接对象,或者引用含有循环结构的时候。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设计模式(5)-原型模式 Proto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