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单制造企业按期交货难于上青天?

博主推荐延展咨询资深顾问沈靓文章

       众所周知,按单制造(MTO II)企业生产模式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安排生产计划。客户的需求包括产品的质量、规格、数量、交货日期等等。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质量、数量等因素可以通过企业的硬件设备及软件管理来进行控制,而不能准时交货却成为大多数按单制造企业最为烦恼的瓶颈之一。

       许多人或许不理解,既然,按单制造是根据客户的订单一对一地生产,那么,企业的关注度及针对性会很强才对,为什么按期交货反而会那么困难呢?

       传统的批量制造中,产品已经定型,在产品结构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制造工艺是雷同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流水线生产,这时,企业只须根据安全库存进行采购,采购的种类、材料的质量、选择的供应商等等都不会有太大的浮动。在采购、生产、产品质量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那么影响交货日期的因素则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

       反观按单制造模式则不同,需要按单制造的产品往往对于产品的样式、规格等等有客户特定的要求,所以按单制造企业在接收到订单之后,要先和设计机构沟通,等拿到设计机构给出的图纸之后,才能进行后续的读图、采购等等业务。按单制造产业链上,设计机构往往独立于制造企业,因此在最开始,设计院给出图纸的时间就不是企业能够掌控的,这是影响交货期的第一个因素。

装备制造业产业链MTO图解

第二个因素则是采购,采购一般是在设计院给出白图后就开始逐步进行了,此时,正式的蓝图还未出现,设计院有可能对白图进行修正,所以会发生采购错误的风险。而且对于按单制造的产品来说,其主体原材料往往也是较为特殊的或是按单制造的,生产周期比较长,并且存在不能及时交货的风险,这就使得原材料的采购周期也难以得到准确控制。

       当企业所采购的物料到场之后,便开始投料生产。按单制造的生产过程往往比较复杂多样,每台产品的生产条件、生产组织方式、生产地点都可能不同,因此多采用项目型的生产管理方式,这也使得在制造过程中,各项过程信息的收集、反馈实现起来较为困难,往往依赖于项目经理或是调度自己的全程关注跟踪,极容易出现资源调配不当、工作衔接不及时等现象。再加上制造过程中的返修、委外等活动频繁,很难准确预估较远期的生产计划,从而使得整个产品制造周期不易把握,这也成为影响产品按期交货的第三个重要因素。

       “设计院给出图纸――企业进行物料采购――物料投产进行制造――产品运往客户处交付”。在这么一个流程中,大家可以通过以上三个因素分析发现,按单制造企业在设计、采购、生产、交付整个过程中,有许多地方是不易掌控的。因此,如何实现对这三个关键节点的有效控制,将成为提高企业按期交货的重要途径。例如,增强企业自身的设计力量,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增加产业链协同的效率,使用更有效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提高生产计划的可控性,都可能成为按单制造企业超越竞争对手的利器。

       装备制造业大多数企业采用按单制造(MTO)、非标制造(MTU)、项目制造(MTP)模式进行生产管理,要解决按期交货的难题,还需要整个产业链不断创新和完善。延展潜心研究按单制造型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现已形成一套适合装备制造业按单生产管理特点的M3按单制造ERP解决方案,采用咨询实施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为多家国有大型企业提供了专业的管理咨询与信息化服务,长期的合作赢得了所服务企业的信任和认可。

文章来源:http://www.extans.com/view_604.html

延展阅读:

【1】离散型制造企业品质控制难点

【2】装备制造企业技术与服务齐头并进

   【3】装备制造业的四个转变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