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dfs学习笔记(1)入门篇

  1. 上传方式

    首先是客户端client对fastdfs文件发起上传动作,这个动作是通过由client链接到某台tracker上来实现的,然后tracker根据配置选择一台可用的storage ,并且把storage的信息返回给客户端,然后再由客户端直接发送给storage存储

  2. 架构

  3. 由上可知fastdfs是由tracker集群以及storage来实现的,他们之间并不会直接的通信,而是通过事先的配置文件来实现的。
    使用tracker集群以及storage集群实现分布式的存储,可以防止单点故障并且可以实现良好的可扩充性

    (1).storage之间是分为多个group的,group里的storage是互相备份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group里有三个storage,每个storage的存储空间为100g,那么这个group的存储空间是100g,而不是300g,而且这也是木桶理论的最好实践,group的存储容量是根据其中存储容量最小的storage容量来决定的

     (2)group之间的存储方式有多种,有轮询,负载均衡,或者制定group都可以

    总体来说,他的优点是高可用性,高扩展,没有单点故障,以及高吞吐量(group足够多的,以及数据流足够分散)

    (3)还有一个小的特点,fastdfs设计初衷是为了海量小图片的存储,也因此并不会对文件进行切片上传,这也是他的优势,但是如果涉及到大文件的存储,这点优势也会变成劣势

    下面是在linux下安装配置的几篇文章

    部署篇:http://soartju.iteye.com/blog/803477

    配置篇:http://soartju.iteye.com/blog/803524

    测试篇:http://soartju.iteye.com/blog/803548




你可能感兴趣的:(fastdfs学习笔记(1)入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