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春归何处》文本解读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词人因春天的逝去而感到寂寞,脚步无处可觅,内心无处安放。他在苦苦寻找春天归去的踪迹,希望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他要和春天在一起。词人的奇想,让我们读见一个不一样的春天。春天,她是词人走散的亲人,她是词人远行的好友。试问.谁能把归去的春天唤回来呢?词的下阕以“春无踪迹”开篇,表明了没有人知道春的离去,春去得无影无踪;真的没有人知道吗?紧接着“谁知”二字说得委婉、含蓄——有谁知道呢?此刻,词人内心是多么纠结啊,还在苦苦追寻春的踪迹。就在这觅而不得的时候,事情似乎有了转机——除非问取黄鹂。为何词人不问子规,不问白鹭,而是要问黄鹂呢?黄鹂是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诗经》有云:“仓庚于飞,熠耀其羽”“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这仓庚就是黄鹂,也叫黄莺。它不光外形俊美,还有婉转动听的叫声和温和柔婉的性情。诗人曾几说“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那是三衢道中善解人意的黄鹂;黄庭坚说“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那是武陵溪上象征美好的黄鹂。看来,黄鹂的歌声既没有子规那么忧郁悲伤,也没有白鹭那么高冷孤洁。所以,当不知春归何处的时候,词人说除非问取黄鹂。那么,黄鹂说了吗?说了。可惜“百啭无人能解”啊!谁又能听懂黄鹂婉转的鸣叫声呢?刚刚燃起的希望再被扑灭,只好任凭黄鹂飞过蔷薇去,蔷薇花开,夏天已至,春天就真的回不来了。

这一首词,没有描写暮春景物,而是以新奇的想象,创造出跌宕起伏,饶有变化的意境,层层叠加词人喜春、爱春、惜春之心理。结语一句,细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让人不禁遐想:若是词人找到了春天,他们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呢?是再品一杯春茶,再喝一杯春酒,还是再聊一会儿春天……!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诗人黄庭坚是多么地爱春,盼望着能和春同住!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平乐•春归何处》文本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