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的爸爸

这是一篇吹捧父爱的文章,由李先生带小李外出旅行而感。

前几日听到年轻女同事焦虑先生会不会永远爱自己,以及两人在家的日常,互相捧哏逗哏,深深的感觉这种日子离自己好像很远了,不禁感叹生命中生活最轻松、充满憧憬的那几年,好像是刚刚结婚尚没有生孩子的那段时间。自由、有点富裕的资金、看世界的冲动、对未来不畏惧、生活有重心。

而慢慢的,两人的平衡被打破,一个孩子,以及他的周边,许多的烦恼接踵而至。这种冲突伴随多年,又随着二宝的到来,继续升级。

针对小李的压力,李先生应该比我更早觉察到,学区房还不在我考虑的范围内时,李先生就已经开始为此费心。而实际让我烦恼的是,三岁之后,我每天都要送他去上幼儿园,早上四五十分钟的车程,多一半都在堵车和加塞的抱怨中度过,下午又为了可以去接他而担忧向领导请假。我想每个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爸爸妈妈,如果要布置一个难题,第一时间让他崩溃的话,孩子生病去医院无疑是首选。我也不例外的身经百战,为了不耽误我的工作,以及李先生的工作,都是在下班后直接接孩子去医院,看晚上的急诊。

小李的三岁到六岁,每天跟我度过的时间要远远大于和爸爸在一起的,以至于他躺在床上的时候,爸爸一过来,他就让爸爸走,说会把妈妈的味道弄臭。有一段时间,我和他的关系淡淡的,在家也靠微信联系,他幽怨的说,感觉生活没什么意思,孩子也不需要我。其实可能也有潜台词,我也不需要他。

而在心里,并没有感觉到孩子对我的独爱,会让他产生一种被排斥的感觉。孩子出生到六岁,对于母亲的依赖大过于父亲,原来的育儿书籍上一直是这样介绍的。我想李先生是过于敏感了。三分骄傲,三分轻蔑,三分嘲笑。

可也是因为和我的关系太好,在二宝诞生之初,让小李和爸爸一起睡觉,他就在另一间卧室里哭喊,我要我的妈妈。我在这边照顾二宝,也忍不住眼泪涟涟。等我哄好二宝过去,李先生却赶我走,说他刚安抚好小李,我就来捣乱。现在想来,他也很需要照顾孩子的成就感,如果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处不在,在孩子那里占尽先机,他的价值在哪里体现?

李先生作为爸爸,照顾男孩的先天优势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展现无遗。当二宝满月了,我去小李那屋,他和爸爸抱在一起,半故意的告诉我,妈妈,你快回去看二宝吧阴险 ,然后李先生在一旁帮腔。 我的心里充满了挫败感,我辛苦带了六年的孩子,一个月的时间就被他爸爸洗脑了,我抱怨李先生趁人之危,落井下石。其实爸爸的策略很简单,想吃啥吃啥,想玩啥玩啥,要吃汉堡,买!要吃冰激凌,买!!要吃薯片,买买买!!!原来我限制吃零食的次数和量被彻底突破了,和爸爸在一起的痛快,让他很快倒戈。

后来,爸爸可以陪他坐过山车,小李笑我胆小如鼠。爸爸陪他夜晚河边散步,小李坐在石头上作诗一首。他们夏天玩水,冬天滑冰,而我夏天怕晒,冬天怕冷,自然无法和他们玩到一起。在李先生的鼓励下,小李很快学会了骑小黄车,虽然这是不合规定的,但是当小李骑着自行车从幼儿园同学身边经过时,孩子们的羡慕嫉妒恨让他风光无限。爸爸大手笔,每次出行都带他住好的酒店,玩游乐场,而如果换作是我,可能要犹豫了。

爸爸休年假的时候,可以陪他去旅游,而我还在办公室爬格子,说好的轻松的工作呢?说好的稳定而自由呢?临行前,我给他们备好了行李,一再叮嘱要喝水,要适当穿衣,注意安全,就像一台复读机,其实我不是一个爱唠叨的人,只是出于对爸爸能否无微不至的照顾到孩子的疑虑。可是在孩子眼里,什么衣服,什么防晒霜,驱蚊水,他都不care,让他玩到爽就值了。

小李一边玩,一边给我发微信,告诉我爸爸不敢玩飞车,弱爆了,爸爸吃了什么,他吃了什么,排队好长,爸爸没有计划好时间,诸如此类,百分百的投入到游乐之中。

小小李年纪尚小,自然是黏妈妈的。李先生经常和我说,我不在的时候,二宝对他可好了,但我一回家,二宝就变心了。他还自我反省,对二宝没有对小李好,说小李小的时候,他心里装的都是小李,包括上班的时候,但是对于小小李,他只是刻意想起,忙的时候就顾不上想他。我想也许是因为现在的工作状态和原来的不同,另一方面,有小李的存在让他操心,对于小小李自然是第二位的。但是即便如此,小小李和爸爸玩的游戏,比如抱着飞机跑,骑马,爬高高,也是妈妈力所不及的。我想慢慢的,小小李更多探索世界的活动都需要李先生亲自带领的,我作为生命初始照料者的角色,在后面会慢慢式微。转而放到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习,扩展视野上。哎,妈妈就是爱学习且学习好呀,先自夸一下坏笑

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最难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了。我也抱怨过李先生,小小李半夜哭闹,他一次也没有照顾过,还让我们去别的房间睡。我也曾感同身受的赞同丧偶式育儿的观点,但却没有说出来过,因为这其中可能有一些片面。妈妈们作为精益求精的照料者,对于爸爸粗放式的养育不能忍受,也可能是将其排出参与过程之外也是一个原因。在任何一个团体中,融入其中,担当角色是一个人社会价值的认同。李先生在对自己看重的事情中,都对参与感很在意,努力的为自己创造机会。他是一个积极的人,不会畏缩不前,被人忽视(进入夸夸爸群状态鼓掌 )

养孩子的过程,也是激发自我潜能,处理关系的过程,过程缓慢而坎坷。也许路上充满了矛盾和误解,有泪也有笑容。我从来没有打算把带孩子的过程假手于人,最初是出于对孩子的负责,认为那样会让他们建立与普世不同的家庭价值观念。而后,我也看到,在孩子来到人世的前几年,祖辈们的教育,如果与父母的教育观点不一致的话,后期将是一个比较难的适应过程,当然不是不能过渡的。

说到底,我要夸夸孩子爸爸,主动担当带孩子出游的任务,陪娃有套路,动脑子,很勤快,希望能够做的更好更好!(咩有其他不良企图,请勿揣测阴险 )

你可能感兴趣的:(陪娃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