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为啥能看懂文字?秘密藏在这堆数字里!

大模型为啥能看懂文字?秘密藏在这堆数字里!

“老公,大模型到底咋看懂文字的?它也认字吗?” 前几天晚饭时,我老婆突然抛来这个灵魂拷问。我随口答:“它把每个词转成数字,靠算算术理解呗!” 结果她眉头皱得更紧了:“那‘苹果’既能指水果又能指公司,一堆数字咋能装下这么多意思?”

这问题问得好!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大模型的 “读心术”—— 原来它理解文字的核心,藏在 “把词扔进数学空间” 的魔法里。

从 “国王减男人加女人等于女王” 说起

先从一个超简单的例子入手。假设我们给词语编数字:用 “21” 表示 “国王”,“22” 表示 “女王”,“11” 表示 “男人”,“12” 表示 “女人”。

你发现没?这堆数字藏着规律:

国王(21) - 男人(11) + 女人(12) = 22(女王)

拆解一下:第一个数字代表 “地位”(国王 / 女王是 2,男人 / 女人是 1),第二个数字代表 “性别”(男人 / 国王是 1,女人 / 女王是 2)。就靠这两个维度的数字,居然能算出 “国王和女王的关系”—— 这就是大模型理解文字的底层逻辑雏形:用数字描述词语的 “属性”,用数学运算体现词语的 “关系”

从 2 个数字到 7168 个数字:词嵌入的魔法

刚才的例子只用了 2 个数字,可真实的大模型玩得更狠:

  • GPT-1 里每个词用 768 个数字表示

  • GPT-2 升级到 1600 个

  • GPT-3 直接干到 12288 个

  • 咱们常用的 DeepSeek V3 是 7168 个

这堆数字有个专业名:词嵌入(Embedding)。为啥叫这么拗口的名字?其实特别形象:

用 2 个数字表示一个词,就像把词 “钉” 在二维坐标系里(比如一张纸上的点);

用 3 个数字,就是把词 “嵌” 进三维空间(比如教室里的某个位置);

那 7168 个数字,就是把词 “塞” 进 7168 维的数学空间里 —— 虽然咱想象不出来,但在数学上真实存在!

词嵌入是怎么 “学会” 词义的?

刚开始,所有词的数字都是乱编的,相当于把一堆词随机扔在高维空间里。但大模型训练时会干一件事:根据人类文字的规律,把每个词 “挪” 到最合适的位置

比如 “医生” 和 “护士” 经常出现在类似场景(医院、治病),训练后它们在空间里的位置会离得很近;

“白天” 和 “黑夜” 是反义词,它们的位置会隔得很远;

就像咱们前面算的 “国王 - 男人 + 女人 = 女王”,训练后的词嵌入真能靠这种数学运算算出词语关系!

其实词义本质就是 “词与词的关系网”:解释 “苹果” 时,你会说 “一种水果,能吃,长在树上”;解释 “水果” 时,又会扯出 “植物果实、甜的、可以直接吃”…… 这些相互交织的关系,最后都变成了高维空间里的 “位置距离”—— 离得近的词意思像,离得远的词意思差得远。

最绝的是:它还能处理 “一词多义”!

回到开头的问题:“苹果” 既能指水果,又能指公司,词嵌入到底把它放哪?

答案是:刚开始它在 “中间态”,像薛定谔的猫,直到上下文出现才 “坍缩” 成具体意思

比如看到 “我吃了个苹果”,“吃” 这个词会和 “苹果” 做数学运算,把 “苹果” 的词嵌入调成 “水果模式”;

看到 “苹果发布了新手机”,“手机”“发布” 会和 “苹果” 计算,把它调成 “公司模式”。

这就是大模型理解文字的终极秘诀:每个词的意思不是固定的,而是靠上下文的 “数字对话” 动态生成的

写在最后:原来 AI 理解世界靠的是 “数学直觉”

咱们人类靠语言逻辑理解文字,大模型靠的是高维空间里的 “数字位置” 和 “数学运算”。那些看似复杂的语义理解、歧义消除,背后全是一堆数字在高维空间里 “搬家”“算账”。

下次再有人问你 “大模型咋看懂文字的”,你可以甩个例子:“就像国王减男人加女人等于女王,全靠数字算出来的!” 保准对方秒懂~

你还遇到过哪些关于 AI 的 “灵魂拷问”?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拆解!

更多大模型知识

搜索 【码上有模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模型入门到放弃,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