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反击----读《沧浪之水》有感(1)

  在阅读整个小说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是挥之不去的压抑和晦暗,这种情绪促使我几度要中断阅读。虽然主人公池大为从一开始历经坎坷、排挤、漠视,到经过高人指点终于做到局长的宝座,但从他内心深处来说他是彻底的输了,人性的沦丧、良知的泯灭、生活的腐朽,这些都让他痛苦不堪而又难以自拔。而作者也正是试图通过这么一个小人物的上位记毫不留情的批判当今社会是如何把一个有良知一心想有一番作为的有志高材生,摧残成一个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冷血无情的政客。如果用一句关键词来形容的话那么我认为现代版官场现形记最为合适了,而这也是我写这本书读后感的切入点,因为我不想对这本书的进行任何的批判,恰恰相反我把它当做一个就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加以自省:你经历的坎坷和折磨少一分,你对这个社会残存的虚望便也会多一分,哪怕只多一分,也就是社会之福 、自身之福了。。

  性格决定命运,这一句话用在池大为的身上一点也不为过。应该说作者在对池大为性格刻画上还是比较丰满的。池大为作为当时厅里唯一一个研究生毕业的高材生还是很受厅长重视的,比如说他刚一到就分配了一个单间宿舍,这是许多工作了几年的老同志都享受不了的待遇,而且厅长不论去哪里都会把他带在身边并热情的向大家介绍,在安排工作的时候也是主动给池大为加担子,不论是他自己还是厅里的人都很明显的能感受到厅长是把他当做一个可以培植器重的人才来进行培养的。如果池大为能老成持重、知恩图报那必然会发展的顺风顺水,但是他性格中清高自傲、斤斤计较的一面也开始在工作中显现。从一开始备受重视,到一路被排挤,最后被打入冷宫,虽然作者一直把这归结于社会大风气,官场潜规则,但实际上他性格中的缺陷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而这种性格缺陷即便到他当上局长之后也并没有改变,反而是变本加厉:清高自傲导致他一直想做几件与众不同的事情,斤斤计较导致他一旦遇到涉及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时就会盘桓反侧,畏首畏尾。作者也一直侧重于把这种性格缺陷带来的痛苦和纠结,归因于社会的腐朽堕落加以鞭策和批判,当然这也一直是社会上所谓的良知作家非常乐于去做的一件事,因为不如此不会得到广大不如意阶层的认同和共鸣,不如此也就不会满足广大吃瓜群众的窥暗心理,不如此也就无法显现天下皆醉我独醒的境界了。但我更愿意从池大为甚至是作者本人的人性方面进行解读,我们往往总会是这样:别人是错的但惟独自己是对的;别人喝粥是错的,自己吃肉是有理由的,整个社会是黑暗的而惟独自己是清白的。我们从来不缺乏对社会的深刻批判但却更善于为自己的腐朽堕落开脱。

  我们以主人公为主线,梳理出他在从一个小科员到卫生厅厅长的过程中比较明显的三段心路历程。第一个阶段:迷茫无措 处处碰壁。第二个阶段:鼻青脸肿 绝地反击。第三个阶段 良知泯灭 成功上位!第一个阶段:迷茫无措 处处碰壁;对于一个研究生毕业怀着满心期待的做一番事业的池大为来说,内心的清高、敏感与现实的勾心斗角、锱铢必较碰撞后,可以称的上是一地鸡毛就像是被人从头到脚泼了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池大为在他上班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强劲对手丁小槐—一个始终阴魂不散的小人物。而我之所以不用小人来形容他,那是因为为了在官场生存每一个人可能都会成为那样的人。他们本性并不坏,只不过他们够可怜也够无足轻重,只是为了生存,为了多争取一点生存空间而卑微活着的众生。而丁小槐也以他特有的方式给了池大为一个下马威,把本来放在池大为身边的落地电扇拿到自己桌边。这只是未来几年相互间敌对态度中的一个小小插曲。而在这个过程中池大为清高和敏感的缺陷也逐渐的暴露无遗。别人给他介绍的一个女朋友,最后也因为池大为清高自傲不屑于同流合污而分手。对局里大手大脚花公款消费不满,对到下面检查工作弄虚作假大吃大喝不满,对局里只给一位患重病的赤脚医生15元不满,对局里花费巨额资金购买汽车不满。。。这些一系列的不满的逐渐积累致使他做了一件让他被彻底打入冷宫的事情,在局里的大会上公开的批评局里的铺张浪费。池大为也因为这件事掉到了人生的谷底。从厅办公厅调到了中医学会,被彻底的冷藏了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绝地反击----读《沧浪之水》有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