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人生

    奶奶小时候就特别苦,那个时候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听长辈说起过,太姥姥(奶奶的妈妈)嫁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太姥爷是个瞎子,虽然他的家境不算太差,但由于身体残疾,在家中并不受待见。封建婚姻,媒妁之言,自己无法做主,即使这样,太姥姥却也接受了被隐瞒、被欺骗的婚姻,接受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命运安排。那时候女人都裹小脚,干不得什么重活,她就用手牵着太姥爷去挑水、背粮、磨面……自己一天到晚地纺纱织布,贴补家用,把日子苦撑下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奶奶和舅姥爷相继出生了,为母则刚,生活有了期盼,就能继续下去。但这时候,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生活过不下去了,太姥姥也想带着一双儿女和瞎眼的太姥爷去逃荒,可她的母亲哭了,舍不得,说你们小的小、瞎的瞎,出去咋能活,在家待着吧,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你们饿死。

    就这样奶奶和弟弟跟随着父母在她的姥姥家待了三年,可以想想,在大家都不富裕的时候,突然多了四口人吃饭,父母心疼女儿,可哥嫂心里不舒服。虽然太姥姥拼命地纺纱、织布,一刻不停闲地劳作,尽最大努力弥补。熬过了饥荒,接着苦熬苦撑,盼着儿女长大,可老天爷还不放过他们,太姥爷竟然生病去了,就剩下太姥姥孤儿寡母地生活着,遭受了很多冷漠和白眼,太姥姥一家在家族更不受待见,自己的亲姐热妹,亲身父母都如此,何况外人?家家生活艰难,谁也帮不了谁!奶奶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长大的,也造就了她特别能吃苦,特别的节俭,特别能忍耐的性格。

    命运的转折是奶奶长大后嫁给了爷爷,虽然爷爷是急脾气,但为人正直,心地善良,爷爷也是苦出身,从小跟着哥哥们逃荒要饭长大的。爷爷和他的五哥年龄相仿,哥哥们都成家立业,他们哥俩相依为命,即使都结了婚也没有分家,也一起生活,你很难想想,我的爸爸和大伯都结婚了,他们才分的家,因为家里人实在太多了(五爷五儿一女,爷爷三儿两女)。五奶和奶奶妯娌相处融洽,五奶不爱做家务、不爱做饭,愿意去地里干活,奶奶不爱去地里,愿意在家里待着,性格互补的妯娌,没有公婆的帮衬(太爷爷和太奶奶在爷爷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生孩子相互帮忙坐月子,就这样,在一起生活了将近20年才分的家。

    以上这些,都是听长辈说的。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性格温和,从来没见她发过脾气,做事慢慢的,可爷爷性格比较火爆,每每下地干活回来,看到奶奶还没准备好午饭,就生气,奶奶也不恼,满头大汗地擀着面条,等干活的都吃了,她才吃。那个时候没有面条机,一家十几口人吃饭,都是奶奶做手擀面。

    奶奶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一日三餐、纺纱织布,纳鞋底、缝衣服,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家人身上。奶奶很节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家里突然炸馍干了,我很开心,因为很少有这种机会,馍干香啊,我拿起就吃,结果吃第二块的时候发现,里面馍馍长毛了,奶奶就是这样不舍得浪费啊,一生节俭惯了,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的。

    等儿女们都成家了,爷爷奶奶和小叔一家生活,有了闲暇时间,奶奶在老年的时候竟然有了业余爱好,她爱上了打麻将!上午玩一场,吃了午饭午休刚过,两点不到就又坐上了,有时候甚至晚上还玩一会儿。至此,奶奶除了准备一日三餐,就把大量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的爱好中去了。家人担心久坐对身体不好,总是劝,收效甚微。她成了老小孩,开始了“不听话”和“躲猫猫”。后来家人想开了,就当活动锻炼脑子吧。

    想想奶奶这一生也太不容易了,也想让他安享晚年。记得,在我上大学那年,有一次奶奶不经意地跟我说,感觉手有些麻麻的,我回家赶紧跟爸妈说,第二天他们兄弟三个就带着奶奶去医院检查,医生直接不让回来,就住医院了,三高,血脂粘稠,幸亏发现及时,再耽搁可能脑溢血,半身不遂,住了一个多星期医院,回来了,医生开了很多药。刚回来,奶奶不敢打麻将,加上爸爸和叔叔们的警告,只是看着,慢慢地替别人一把,后来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沉浸其中,也不听劝。刚从医院回来的时候降压药啥的还吃,慢慢地也不吃了,怕费钱,加上她已经好了,大家也慢慢地放松警惕。就这样十几年过去了,奶奶身体一直硬朗。

    这就是我的奶奶,她忙碌而操劳的人生。围着锅台转、围着子女转的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奶奶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