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内卷的帮凶


聊聊通讯科技的进步对职场尤其是国内企业内卷产生的影响。


有过外企工作经验的肯定都感受过,2022年的现在,外企处理工作还都是以邮件为主,而在国内,不管是国企私企,事业单位,体制内外都是习惯用微信进行沟通。


打个比方:用微信和下属沟通,有点像皇帝和奴才太监的关系,随叫随到,不分场合,立马回应。


用邮件沟通,是皇帝和大臣的关系,更正式、更有仪式感、且对上位者的限制更多。


如果你职场经历丰富,真正两种沟通方式都体会过,会发现工作用邮件、比用微信幸福多了。


邮件办公最大的不同就是不会期待对方“秒回”,所以收件方有足够的时间去整理信息并构思,有更多弹性的时间,即便周末收到也可以等周一上班再回。


而且因为邮件的“非即时性”特点,发起邮件的一方(通常是老板、上司、甲方)会对自己编写的信息更认真,会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布置什么任务才会发送。


不会像微信这种“即时性”APP一样,很多领导是突然兴起了,就给员工或者工作群里丢一个信息,甚至直接一段语音丢过来连文字都没有。逻辑也不通顺、信息也不明了,搞得接受方一头雾水的,有时候还要靠猜。


要是群里都不理还好,只要有一个卷人兴致勃勃的回复,那大家都要跟着卷起来。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一个大领导在群里转发一篇莫名其妙的文章后,一群中层小领导排队写小作文感想的奇葩场景。


这就是“移动办公无处不在”给打工人带来的困境。


所以,客观上邮件是不方便的,但就是这种不方便反而能划清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更有利于打工人。


这种“不方便”成了对打工人私人空间的尊重,是对上下班界限的明晰。


凡事有利有弊,外企凡事走流程,好像一个巨型机器人,动一下感觉都费劲,所以每次行动都要想很久。


而我们这边的企业就像那种提线木偶,上面有什么决定都第一时间有反馈,所以做领导老板的会很喜欢,既满足控制欲,且做决策时少了心理负担,错了就让下面重新改,领导的犯错成本更低。


其实一切都是劳动力成本的问题,又便宜又好使唤的人,没有老板领导不喜欢的。


邮件在效率上确实略输一筹,但在出事故之后的分锅大会上,有着最高效的追责途径。但是不利于那些在分锅大会上依赖喉咙最响,态度最恶劣来逃避追责的人,他们也是微信语音最大的拥簇者。





●银行领导的白日梦

●卖保险的小柜员

●银行内卷是什么样子的?

●在银行的我卑微到尘埃

●2022年开门红太难熬,如何度过

●躺平有理!躺平光荣!

●银行业全员全面营销的局面能否缓解或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内卷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