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答应给我50万年薪的老板,跑路了”

01

最近听了几个朋友给我讲述的经历,让我对“口头承诺”这个词有了些新看法。

23岁的陈诚,大学刚毕业,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金融专业的他,始终想去大公司上班。

一次面试后,老板笑呵呵地看着陈诚说:“我觉得你这人特靠谱,我们公司决定给你开5k/月的工资。”

陈诚耸了耸肩,没说话。

“不瞒你说,我们公司已有上市计划,期权方案很快会落地,先苦后甜,这道理你懂吧?”老板继续说。

“到时别说这5K,每年50万都有可能。”

陈诚点点头,卖力地干着手头的工作,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可没想到,不到半年,老板携款跑路了。陈诚被受骗的客户骂得狗血淋头。

30岁的小郭是一家公司的基层员工,让他不爽的一件事就是:自己辛辛苦苦干了7年,却依然是原地踏步。

他去找老板说自己想回老家发展。

老板听了,赶忙说道:“小郭啊我知道你是个踏实的人,走了多可惜啊。公司最近准备提升一位基层员工,说实话,我倾向你哦。”

小郭听了,心里乐滋滋的,觉得曙光就在眼前。

2个月后,小郭被公司派遣到乡下负责一个压根没人愿意接的任务,并且需要常驻。

我知道你们此刻想说什么——“谁让他们连这些骗人的话都信?”

先不说他们是不是被忽悠,老实讲,很多人在许诺的时候,都是真心实意。未履行承诺,对方肚子里的苦水没准比你还多。

只是对于你而言,有两点应该做成弹幕, 反复在内心滚屏:

1、口头承诺的兑现环境,随时变化。

2、这世上坑人的老板,并不少。

02

口头承诺的兑现环境,随时变化

2018年5月,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刘强东曾自信满满的向世界宣告:京东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

听了这话,不少京东员工瞬间满血:原来自己也有铁饭碗了!

然而,就在今年京东集团开年大会上,东哥宣布:2019年将末位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

紧接着:

3月15号,京东首席技术官张晨辞职;

3月19号,京东首席法务官隆雨辞职;

4月4号,京东首席公共事务官辞职。

这让京东高管内心发懵:东哥,说好的兄弟情呢?

而后,又在今年4月发布内部邮件称:坚决淘汰“三类人”

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东哥还是对兄弟们下手了!资本家露出了真面目!

港真,在这件事上,我没觉得刘强东有多么“罪大恶极”。

任何一家公司,首要目标是什么?

活着。

换言之,现金流要足够支撑企业的运转。

京东的收支情况已明显捉襟见肘,“开源”与“节流”两条腿,既然挣钱速度不行,只能抱着“节流”这条大腿。

不然只能等着被团灭啊!

这种情形下,管理者早已身不由己。每个承诺都有它的保质期,这个保质期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没几个人是奔着骗人去的,只是人非圣贤,无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做出精准预判,更无法拍着胸脯为保质期前加上“永久”二字。

03

这世上坑人的老板,也还是有的

今年初,“贾跃亭”、“违背承诺”、“坑”这些字眼在网上又掀起了风波。

想来贾跃亭用花言巧语“坑骗员工”的事已经不止一次了。

2015年,贾跃亭就曾特豪爽的做出承诺,当年要在非上市板块中把一半的股权分给全体员工,实现全员持股。

而且,这些股票还不需要员工自己出资购买。

当年在乐视工作的@Roy回忆说:

“当时的我以为都快到达人生巅峰了,要知道等乐视控股整体上市后,我手中的股票可值好多钱了。”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还没过多久,原本属于自己的股份就被老贾以公司缺钱为理由擅自给卖了

这让大批被贾跃亭用公司原始股份为承诺给骗来的员工急眼了:“活白干了,股票也没了,老贾太坑了。”

现在一想,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口头承诺”背后,可以只是赤裸裸的虚伪和自私罢了。

看电视剧《幸福两部曲》时,对其中的一幕记忆犹新。

郑平是一家公司的员工,兢兢业业的干了5年,做梦都想当主管。

一次,老板对他说:“小郑啊,只要你能顺利完成这个项目,我立马提拔你当主管,帮你完成心愿。”

郑平听了,很是高兴。为了把事情做好,不惜连熬了好几个通宵。终于,顺利的完成了项目。

郑平去找老板,试探性的问:“我啥时候能提升啊?”

老板先来一招避重就轻,一个劲地寒暄,可就是不提升职的事。

郑平不开心的质问:“您当初的承诺,还能兑现吗?”

老板再来一招反咬一口:“我说你年纪轻轻急啥嘛,就冲你这个态度,还想当主管?”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老板的一句虚假口头承诺就像打了鸡血般的工作,又有多少人因为老板没有兑现承诺而吃了哑巴亏呢?

03

 比承诺更重要的事,

是你对承诺的态度

客观和主观的双重作用下,口头承诺看来是靠不住了,那,我们要怎么做?

1、不要过于相信

我们常常听到类似的话:

“等项目赚钱了,奖金和股份那都不是事儿。”

“过几年公司规模扩大了,你就等着工资翻倍吧。”

“他比你早来,月薪已经五位数了,好好干,下一个就轮到你了”

类似这种既没说时间也不说具体数字,给个愿景让你自己无限脑补的口头承诺,在职场简直比比皆是。咳咳,商业社会,如果没有白纸黑字付诸合同,都不算数。

笑一笑,点点头,也就过了。不值得你在心里郑重其事地打个圈。

2、学会分析与判断 

有位读者愤愤不平地说,他公司这里那两年效益不好,不时听到裁员的风声,领导原本说他的岗位问题不大,让他安心工作。

结果呢,没几个月HR直接找他面谈,告诉他被辞退了。

“这不耍我吗?哪里这样做领导的?!”他提到此事时,愤怒之情透屏而出。

其实,他明知道公司经营情况不好,只不过选择性地把领导的话当做心理安慰

领导为什么说他问题不大?今年效益具体数字如何?领导自己的业绩情况如何?今年有增员计划吗?还是说“只出不进”?

作为成年人,凭理性判断,比相信没来由的承诺要靠谱100倍。

职场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个个极具诱惑力的口头承诺,有时我们会瞬间鸡血满满,有时会为之心潮澎湃,但更多的时候,感受到的却是当真相袭来时那股若有所失般的无奈。

我们或许无法改变别人承诺什么,但却可以决定自己相信什么。

理智的人,不会被别人嘴上的美好所蒙蔽,他们有愿意信赖的诚意、有看清风险的睿智、亦有拿得起放得下的勇气。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个答应给我50万年薪的老板,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