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五篇读书笔记—约翰·史崔勒基<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你为什么来这里?

你满足吗?

你害怕死亡吗?

这是咖啡馆的三个问题,而关于这三个问题的解答也一直贯穿全书。

没错,这实在是一本非常简短的书,短到两个小时足够读完。

但这更是一本让人掩卷沉思的书。想想看,你有多久没给自己独处的机会了,你有多久没去尝试自我对话了?

苏格拉底说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当然还有哲人补充了一下,说过度考察的人生更是不值得过的。但是对于普通人正如杨绛先生所说大部分人的问题是书读的太少而想的太多。

我们先试着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当然这答案是我目前这个阶段的个人思考)

1、你为什么来这里?

这里并不具体指某处,而是泛指一种存在。

我因何存在,我存在的价值等等。

比如,我为什么要写读书笔记?

读书多了,就开始尝试系统思考尝试输出去表达自我。

这是我目前人生中,我觉得最有价值意义的事。我越来越热爱了。

2、你害怕死亡吗?

未知的归途,自然让人恐惧。而恐惧则让人不愿意去面对。

我想绝大多数人(包括我)很少考虑死亡。

而事实上,过完今天,我们离死去又近了一天。

如果你有稍微仔细读过我写的,你应该记得我引用过几次维特根斯坦的那句话。事实上如果你过好了每一天,你的人生你的生活都是你想过的,你的人生没有遗憾,你肯定会和维特根斯坦一样的,满足的离开这个世界。

3、你满足吗?

我记得小时候练字贴,我记得里面有句话,说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但是满足和不满,这并不悖论。不满指的是对自我的不满,代表一种积极的态度。而满足,更多的应该是人生上的。

其实回答的很糟,我好像很不擅长严肃的谈论某些问题。

在我还是留着长发招摇过街的2019年夏天,我碰见一个大约5岁的小男孩,他盯着我看了有一会,过来问了我3个问题,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几年过去了,我还是无法回答他,我觉得这小孩有成为哲学家的天赋。哲学家首先要会问为什么。

他首先问我,你为什么留个辫子?我哑口...接着他对我来了第二击,你是女的吗?我还没想好第一个问题,我总不能告诉他我留辫子无非是想对抗自我等等,他又开始了最后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这么胖?... ...然后他走了,他似乎和苏格拉底一样,善于提问,至于答案他并没太大兴趣。

你有多久没问为什么了呢?你对内在的探索丧失了兴趣,你说因为困于生活和工作,但是你却流连于各种视觉刺激。最后你对外界的探索更是没了兴趣,毕竟把一切归结于命运、运气总是轻巧。

本书最最精彩触动我的一句话。

我希望你不要觉得这些事情要面对,而是要迎接。

这绝非玩弄字眼,我们只需要仔细去理解面对和迎接,你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受到两者巨大的区别。

面对,总是显得有些仓促和无可奈何。而迎接,更多的是一种强调,强调自身任何情况下做好准备,即便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你也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的很好。

也就是说,我不再是面对我是父亲这个新身份了。我消除了我的惶恐(我时常害怕我会是个糟糕的父亲),但是当我用上迎接这个词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到不一样了。我将迎接父亲这个新身份,无论怎样,我做好准备了,即便没有做好准备,我也会时刻去调整去改变。我不再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我开始迎接未知的一切,包括美好和磨难。

我希望你也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年第五篇读书笔记—约翰·史崔勒基<世界尽头的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