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必读,三国第一智者的自保之道(中)

190年,董卓死于吕布之手,失去了董卓的西凉帮逐渐开始溃散,再加上当时离间计的主使者司徒王允即将清算作恶多端的西凉乱军们,因此余下的西凉将领,像李傕、郭汜、樊稠等人准备收敛兵马回返西凉。

这个时候,贾诩就又要跳出来出谋划策了,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原他的仰仗就是这些西凉将领,这帮人回西凉了,他自己可不想回西凉那种鬼地方再当个平头百姓,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文和乱武。

贾诩对卷铺盖准备逃跑的李傕、郭汜说: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听到没,一个亭长就能收拾你们

这可真是诛心之计啊,他说你们要是现在各自四散奔逃,随便来个小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了,不如我们现在就打回去,拿下长安,要是打不下来,再跑也来得及啊。


要知道李傕郭汜手里是有重兵的,贾诩这一手诛心计正是利用了他们的恐惧,于是乎,这俩人还真就依靠着“王允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流言,聚拢人心,打回了长安。

在长安攻防战中,贾诩的军事实力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最终,西凉军打败了吕布,杀了王允,踏破长安城。

这群强蛮的西凉人,对长安城是丝毫没有半分怜惜,数年折腾下来,老百姓民不聊生,易子而食,大汉王朝最后的气数,也在这一场“乱武”中消散殆尽。

在他的甘肃老乡占据长安的过程中,李傕要让贾诩封侯,贾诩说:“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对爵位坚辞不受。

后来又要封他做”尚书仆射“,虽然东汉末年尚书仆射品轶还不算非常高,但至少可是副国级的官职了,相当于组织部副部长,要知道,原来的贾诩可只是一个小小的旅长啊,这种诱惑力,一般人是挡不住的。

而这场文和乱武的祸首贾诩是怎么说的呢?:

“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

最后一再推脱,只做了个尚书。

贾诩就是这样,不是我的,我从不垂涎,不该拿的东西,他就知道拿了会烫手。

八百年后,一代文豪苏轼对弟弟苏辙说:“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显然,此时此刻的贾诩是深深的懂得这个道理的。

勿贪高位,每一个官场、职场中人在这一点上,是必须向贾诩学习的。

片言危国的贾文和,其实非常谨慎  

李傕是个没有什么太大气量,也非常狂妄的人,在当时李傕的官职是扬武将军,正四品,如果贾诩接受了封侯的要求,那品轶可就比李傕还高了,难保以后不被李傕嫉恨,对于虚名,贾文和先生还是很能看得清的。

李傕对贾诩如此,那么贾诩又是怎么想的呢?

贾诩对于李傕事实上是相当讲义气的,在董卓死后为李傕谋出路,后来李傕郭汜大战,贾诩又是站在李傕这边。

依附于一个狂莽愚钝的武夫,这对于贾诩来说或许是一件让他非常不爽的事情,但是在那个随时随地性命攸关的年代,有才华的书生依附在有兵权的勇武者手下也并不奇怪。

曹操手下都有那么多看不起他的谋士,狂傲如杨修身死,又或者像陈琳那样被置于闲职,即便是王佐之才荀彧,跟了曹操一辈子也未能善终。

这些人其实本质上都是不太看得起曹操的,但依然为曹操卖命,乱世嘛,百无一用是书生啊,这都是没办法的事。

片言乱国,一计危邦,文和乱武最终持续了四年之久,在贾文和诛心计的挑唆之下,整个大汉正统分崩离析。

李傕被段煨诛灭三族,郭汜死于部将之手,而此时的贾先生却早已跑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贾诩虽非君子,但保命的本事可是一等一的。

隐忍、低调、谋略过人又时时防备着功高震主,40岁的中年智者贾诩在不断书写着自己的传奇人生。

毒士贾文和,如今他正看向北方,书写着魏字的旌旗在狂风中猎猎做响。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人必读,三国第一智者的自保之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