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幸福

朋友来找我倾诉,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再有五个月,朋友的儿子就要参加高考了,学校每月都有模拟考试,朋友的儿子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差,这也造成孩子的心理情绪波动很大。上月考试结果出来了,成绩又不理想,朋友的儿子回家后,一言不发自顾玩起了手机,虽已凌晨,丝毫没有睡意。朋友于是开始唠叨,两人从单口相声到对口相声,最后变成两个逗根间的争吵。事态从口舌之辩演化为拳脚相加。稍有平息时,儿子哭诉着,质问朋友:“十八年啦,在学习上你管过我吗,你给过我帮助吗?小学、初中我成绩一考不好,你就打我,现在我高中了,马上就要高考了,我成绩不好,你还是打我。我也想考好,可努力了成绩上不来,我心里也难受呀!”朋友无言以对。朋友在我这儿倾诉了一番,我也只能好言相劝。父母与孩子相处真得很难呀!

妻子下班回家,脸有怒气。原来公司领导用人偏颇,每月进行绩效评价总是对极个别人偏爱有加,分值给的很高。近两个月,妻子所在科室业务量大,工作繁多,先后接受上级检查和验收,可在月末评测时,领导依然我行我素,把最高分会仍然给了那极个别人。妻子气不恼,明明这个月的工作大家有目共睹,孰轻孰重都看在眼里,这样的领导不分好歹,不知轻重,真是不会用人。妻子倒豆子一般数落了一番。领导和员工相处真的很难呀!

看着朋友圈里,密友晒了几张近照,于是打电话和他闲聊。话没说几句,他就颇为低落。原来,密友工作调到首都以后,为了买房,将老家的两套旧房全卖掉,付了首付后住进了名誉上是百平,实则八十平米的新家。老母亲和他们一家三口共同生活。老母亲和密友的妻子之间矛盾不断,都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老母亲整天愁眉不展,郁郁寡欢。密友妻子一回家就挑三拣四,话中带刺。密友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虽沟通对话多次,也只是按下葫芦起来瓢,难得有几天清静。婆媳之间相处真得很难呀!

其实,这段时间我自己也不是很痛快。面临机构改革,单位领导职数大幅减少,我在单位虽然分管多个重要科室,承担着很大一部分的业务工作,按理讲,领导职数的变化我不用担心,可想到组织部门用人从来没有站到工作的角度考虑过,首要权衡的是稳定,不能因改革给组织添麻烦。说到底,堵得住众人之口的理由就是论资排辈。单位中,我虽是机关前辈,但与其他几个半路调过来的副职相比,工作年限还是最短的。每想起这事,心里也很难平静。有过与组织汇报的念头,也只是想了想而已。个人与组织之间相处真的很难呀!

也许从《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能够找到慰藉。这本书的关键思想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都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与其他的人和事均无关系,我们只有在自由的前提下才能收获幸福。

书中谈到,真正的自由是不被欲望和恐惧驱使的自由,这是一种由内及外的单向选择,不被外界的评价、认可和反馈所左右,就是那种“我爱你,与你无关”的境界。在电视剧《大宅门》中,白玉婷深受着戏子万筱菊,在几次求婚未果的情况下,做出常人难以想像的决定,与万筱菊的像片结婚,并终生相伴。在日本人攻入北平时,万筱菊为了躲避追杀,偶然借宿到了白玉婷的府第。在众人皆认为有情人终可成眷属时,白玉婷面对真实的万筱菊竟然离开了。因为在她的世界中,她爱的是那个在舞台上英姿飒爽的人,是自己精神世界中的万筱菊而已。白玉婷的选择是自由的,这样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书中讲到,幸福不是比较出来的,而是来源于贡献,是对共同体付出后的感觉。这种感觉纯粹是一种主观判断,你认为你做出了贡献,你就做出了贡献。建立共同体要通过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而获得。通过自我接纳,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这样就不再担心别人的背叛,就会对别人产生信赖。有了这种他者信赖,才会把别人当做是合作者,就会愿意为他者做出贡献。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选择了共产主义事业,对自己新的身份就有了高度认同,虽然为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限于岗位的特殊性,丝毫没有得到过组织的奖励和正向反馈,但他却从自我评价中得到了认可和褒奖,由此产生了贡献感,在那样危机四伏,终日心神不宁的环境下,却也获得了幸福。我想这样的幸福对余则成而言是真正的幸福。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任重道远,但若丢掉包袱,放慢脚步,敞开心扉,猛然回头时,正果悄然已在身边。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由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