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你有人设吗?

“人设”这个词很潮,很现代,它总是和高大上、时尚联系在一起,可谓是近年来很时髦的网络热词。

到底什么是人设?拆开来说,就是“人物设定”,既然是人物设定,那就需要两个主体了,一个是设定的,另一个是被设定的。通常有两种情况需要打造人设,一种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另一种是公众人物。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作者会在起笔之前把故事大纲、人物构想做一个框架式设计,以确保写作方向不会偏离,人物性格和事件不会割裂,让读者对故事的主人公产生认同感,从喜欢这个人物到关心他的命运,从而关注这部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作者为文学作品的主人公打造了“人设”。还有一种人设,那就是公众人物的人设了,常见的是娱乐圈等曝光度极高的群体。他们的人设谁来设定的呢?是粉丝?是经纪公司?是主动设定还是被设定?对此我还真不想花时间研究,我相信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大家自有看法。

我对演艺圈的关注除了作品,很少关注演员的私生活。为了提高关注度,增加流量,不专心打磨演技,在生活中还要“演”一个“人设”,说你是敬业呢?还是跑偏呢?总之,在这方面我经常能听到的一个和人设有关的词就是“人设崩塌”。生活是个大舞台,却和演戏不一样,和文学作品也不一样,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你既是作者又是主人公,在生活中打造人设,想不崩塌都难。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设根本上就不属于人,它属于木偶,属于舞台属于作品,在生活中有谁想做一个木偶呢?人设崩塌就是剪断木偶线,回归自我的必然过程。

这么说来,谁还想打造人设吗?我啊!知难而上的勇者,在西瓜大学自得其乐的视频小白呀。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又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一百多年前说过的话,就是为我而说。最伟大的作家很多时候更像一个哲学家,又或者是一个预言家。

在父母那个年代,别说自媒体了,就连电视都是绝对的奢侈品。而我在半老未老的年龄赶上了自媒体的大潮,完全出于热爱就一头扎了进去,最美好的时代遇到还有自我思想的我,不想再做好学生的我遇到西瓜大学,也就有了我所说的最坏的时代。

西瓜大学课堂有三堂课,提交视频作业,我就可以从从大学毕业(初级班)。可我偏偏不想再做个好学生了,老师上面讲一套,我心里想的是一套,做视频更是随心所欲,第一次提交的作业就以95分“高分”没通过。老师还真是认真,写出来好几条的修改意见,看完我还是晕,改什么改,干脆换个视频提交,竟然顺利通过第一课考核。以后也就来到了打造人设的第二堂课,来到了让我苦不堪言的一堂课——《学会建立vlog人设,让你的粉丝量涨涨涨》。

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掏心掏肺,恨不得手把手告诉我啥叫人设,可我的思想总是跑偏,心里总是想着狄老的那句至理名言,迟迟也打造不出自己的人设。在写下《你有人设吗?》这个标题,就让它在这里冬眠了。

讲真,我是真的没有人设,也不想做木偶,做vlog也不想成什么网红,甚至很畏惧真人出镜,粉丝涨不涨更不关心。这么佛系的我,也许根本不适合这个时代。这个最美好的时代,让我看到了百花盛开,却也让我看到了花儿都被种在一个规规矩矩的花园里,开与不开都由园丁说了算,少了田野里的天然和纯真,少了大自然的馈赠,又和塑料花有多大差别呢?

坏就坏在那个园丁根本不懂花,甚至根本不是人,他不过就是某种算法,某种公式,一个冰冷的机器而已。可他是一个聪明的机器,他懂得人们的欲求,懂得操控手中的木偶线,把粉丝和收益当诱饵,让手中的木偶上演他想看的剧目。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很多标题党,看到了很多博眼球的低俗视频,看到了木偶的真人秀。

吐槽归吐槽,最豁达的心就是看到了这个时代的最坏,依然只想把最美好装心里。我就是这个最豁达的人,不就是要打造人设吗?so easy,何必认真呢,我就是我,做vlog的初心就是为了记录,为我的文字找个新的家。不忘初心,坚决不被机器绑架。

“记录生活,感悟人生”,就是我为西瓜大学第二堂课提交的作业,是我做vlog的人设和开场白。真实记录生活的美好,用有声音的文字感悟人生!

在这个全民媒体的时代,你有人设吗?欢迎分享你的人设故事,颠覆我的认知。

(可乐写于2020.7.1星期三)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媒体时代,你有人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