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触写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刚开始接触写作的时候还是初中,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每天过着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一个睡在我对头的兄弟,突然拿出了一个笔记本在神神秘秘地写着什么。

于是,我便成了他的第一个读者。那个时候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每晚回到宿舍,争着把那个有些破旧的笔记本抢过来,看看今天“更新”了些什么。

一直到上了高中,那个家伙临走之前把那个本子留给了我,并且告诉我说,以后再也不会写作了。

现在想来,那时的想法远没有现在那么功利。仅仅只是想要坚持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有一天自己真的累了,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跟别人说∶“这个东西我以前确实喜欢过,但是现在我就是不喜欢了,我不想再去做这件事了。喜欢就是喜欢,我做这件事仅仅是因为我想去做这件事,而现在我突然又不想做了。”

虽然听这话有点像绕口令的感觉,但是现在的我回想起来,还是十分羡慕他的那份洒脱。

喜欢就是喜欢,我愿意为了我喜欢的是去坚持。

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不喜欢了,就算放弃了,与旁人又有什么关系。

抱着这样的念头,我开始接触写作。


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其实完全是靠着一股新鲜感在支撑。

但是接触的时间越久,越能明白当初那个朋友创作的不易。

在创作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每一个作者都是孤独的。孤独感,是每一个作家或者写手,都曾遇见过的问题。

老实说,我压根就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独自一个人写文写到凌晨三点,然后在床上哭到不能自已。

图片发自App

在那段时间,我停止了写作。重新恢复了和以前一样的生活状态——虽然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直都是那份开朗。

我一直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写作?”

我羡慕那些作家。

羡慕他们仅仅只需要带着一个笔记本电脑,就能行走天下的洒脱。

羡慕他们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事,变成自己未来的职业。

但是我也许不配再写作了,因为我连为喜欢的事付出代价的勇气都没有。

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了苏轼的《定风波》,里面的几句真的很有感触∶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坦白来说,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苏东坡的洒脱。

图片发自App

每一个人能决定自己干什么的,只有自己。

其实不需要想那么多。

喜欢做的事情,就去做。前进的路是曲折的,就算停下来歇一会也没有关系。

我决定写作,是因为我想去做这件事,并把这件事做好。

我决定不再写作,那也仅仅是因为我不想写了。

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初次接触写作,了解了那些写作不为人知的痛苦而决定放弃。

不用有什么负担,自己的兴趣无需向旁人解释。

又或者,你像我一样,在经历了那些“痛苦”之后,依然热爱着写作。

也请你放松心态,享受这个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次接触写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