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父母养育力】学习分享第41天- -

2021年12月 27日  星期一  晴

学习读书感悟分享:

SFBT非常看重目标,认为目标犹如灯塔般重要。若是没有目标,人就犹如迷失、方向随意漂泊的船只。因此,没有方向的谈话也不容易有成效。而我们强调的目标是咨询对象 ——孩子想要的,而不是助人者父母想要的,或是觉得孩子应该要的目标,主要的目的是想通过协助孩子澄清想要的目标,希望扣着目标,找寻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引导孩子正向思考。

SFBT有三大架构

1、目标架构:只能是当事人——孩子想要的目标,而不是父母觉得孩子应该要的目标,包含正向的开始与设定目标。

2、例外架构:另外是指孩子的问题没那么严重 或是不发生的时候,寻找另外的目的 ,主要是希望孩子察觉发现这些例外存在的时候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唤起孩子的内在资源与希望感。

3、假设解决架构:父母运用奇迹问句邀请孩子 假想问题已经解决 或目标已经达成时 他会是什么样子,并鼓励孩子去做目前可以做到的一小部分。

良好目标的七个原则 :

1、使用正向的叙述方式,是“会/要做什么 ”而非“不做什么 ”。 一旦孩子发出正向讯息,父母要接着引导孩子发展出一个具体的目标,进而执行。

2、以过程的方式进行叙述 ,犹如看“电影 ”一般进行,也就是孩子在叙述目标时 犹如一组连续画面进行的,这样的功能是借由叙述的过程,现在孩子头脑中演练一次,这会给静态想象的目标更能发展出主动的步骤,这样也更容易提高完成目标的执行力。

3、存在于此时此刻的当下 ,所提出的目标最好是立即可行 而非遥远的,如果已经朝向预定目标前进,那么现在可以做的是什么事?

4、具体化,具体的目标胜过抽象的目标, 描述的越具体,就具有越强的动力,同时执行力也就会越高。

5、从小步开始,良好的目标要从小步骤开始,父母可以询问孩子 :“当事情可以有所改善时,?你想到的第一个可以做的改变是什么?”“你想从哪件事开始?”这都是可以尝试的第一步。

6、要在孩子的控制范围之内。设定的目标不是先改变别人或是改造某件事 而是孩子“能做的”以及“可以持续做的”。有的目标很好,但孩子无法控制,那也没有用。

7、使用孩子的语言进行描述。以孩子的意愿为主,以他的语言来叙述,而不是以父母的意愿为主。这不但可以与孩子同步,也会让他有被尊重的感觉。

父母在协助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现孩子其实不像大人那样,对自己“要什么”有着较为清晰的图像,他们常常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协助孩子先分辨自己要什么 很重要,甚至从他们的偏差行为或者是诸多抱怨着手,协助他们分辨“目的”“行为”以及“代价”之间的关联后,才有办法进行目标的设定,也才能真正协助到孩子。

父母要学着放下自己的预设立场,好好敞开心扉“听见”孩子的目标,并进一步正向引导孩子觉察,让孩子了解自我,分辨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懂得区隔与取舍,提升自信。这是父母终身要学习的一门功课!

发现孩子的优点:

有主见,看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时代父母养育力】学习分享第41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