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变革视角,民国的短命原因与秦二世而亡一样(上)

秦二世而亡,从文明视角,固然有法家性恶论对华夏文明根基动摇后的反噬。

但是从社会变革角度,则明确显示为秦朝完成大一统,在制度形式上消灭了分封制,但是没有消灭分封制度的根基——分封制度形成的贵族体制。也就是说分封制形成的大量的掌握社会资源,掌握大量基层民众的贵族体制,虽然其分封体制被消灭,但是贵族这个群体极大的保留了下来。虽然始皇帝迁十二万豪族入咸阳,表面上打破了贵族体制对国家大部分地区财富和人力的表面控制。形成了始皇帝时期,豪族(前贵族)没有能力对始皇帝的皇权动摇的能力。

但是随着始皇帝的死亡,始皇帝的威亚逐步消逝。而由于全国贵族被聚集到咸阳,长期脱离原封地,对封地控制也必然日益消弱。秦二世上位杀灭与贵族有血缘关系的皇子,彻底消除华夏贵族复辟的可能。而前贵族们自身对原封地控制影响力日益消弱。如果再不有所反应,则必然导致前贵族体系彻底失去对社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因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当时的时代语境里,就是揭竿而起,对前贵族群体发出复辟的战斗口号!因为再不复辟,就真的没有延续贵族身份及利益的种了!


秦朝没有实现彻底的社会变革,没有能彻底消灭贵族群体(大一统实现的不彻底,消灭了制度而没有消灭那些维护这个制度最坚定顽固的利益群体),是秦二世而亡的核心因素。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社会变革视角,民国的短命原因与秦二世而亡一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