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取得平衡,才是人生智者

1 ·.

渔夫的故事:

一位游客在海边度假,

遇到一个正在海边晒太阳的渔夫。

天还很早,游客就问渔夫为什么不再出去打鱼。

渔夫反问他:“我今天已经打过鱼了,为什么还要再出去呢?”

游客说:“这样你就可以多挣钱,有了钱之后你就可以多买几条船,

可以雇人出海帮你打鱼,你就可以赚更多的钱了。

等你赚到足够的钱,你可以成立捕捞公司,

再投资水产加工厂,然后运营到上市。

这样,很快你就成为亿万富翁啦。”

渔夫听了,淡然地问游客:“成为亿万富翁之后呢?”

游客说:“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到海边度假,晒太阳,享受生活了。”

渔夫哈哈大笑起来:“我现在不正在晒太阳,享受生活吗?”

这个故事,相信大多数人都有看过,我第一次听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游客好愚蠢,感觉这么辛苦到底为了什么,最终结果还不是与渔夫一样,那倒不如一开始就像渔夫一样懂得知足常乐。

可是慢慢长大之后,再次看这个故事,总感觉有那里不对,后来我发现,想要渔夫这样安然自得地享受生活是有前提的!

前提就是:你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之一。一是你的国家社会有非常完善保障,能让你无惧任何的风险,二是你拥有强大的资本或资产的支撑,否则,这就是一碗纯鸡汤而已。

2 ·.

这碗鸡汤,只是你偷懒的借口

喝了这碗鸡汤,你就有理由去说服自己这么努力为了什么,来个葛优躺,躲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麻弊自己。

但这个世界是平等的,又是不平等的。

无论贫富,对于疾病和意外来临,都是平等的,不平等的是,你面对它们所能做的事。富人可以去更好的医院,用更好的设备和药,可以更容易去减缓痛苦或康复,甚至延长生命。

无论贫富,对于时间的流逝,都是平等,不平等的是,富人可以用更多的钱来换取你的时间和效率。

如何我们没有了前面所提到的前提,即使你望着漫无天际的海水,踏着日落西山的余晖,也是体会不到那份平凡而淡然的心境。

物质不是万能的,但我们需要它们来装备自己,让自己有了抗风险的能力,可以从容去面对疾病和意外,可以保护家人,可以守卫家园。

换一个角度来说,人生在世,不拼博一回怎么证明自己活过。

你不走出去,你不知道原来你只是个井底之蛙。

你不走出去,你不知道世界上有如此多优秀的人。

就像那位教师说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3 ·.

两个极端——安逸和贪婪

而我们,在这个追逐快乐,逃避痛苦的世界里,很容易误入安逸或贪婪的误区。

安逸是我们的舒适区,在这个舒适区里,我们拒绝改变,我们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变化让我们感到恐惧和无所适从,所以我们慢慢地习惯了朝九晚五的工作,习惯了下班后聚聚餐,煲煲剧,愉快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可能多年过去再回过头来,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已与这个世界脱轨了,最美好的青春已流逝,流下的却是悔恨的泪水。

说起贪婪,让我想起了《人民的名义》的赵德汉,他是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平时省吃俭用,检察机关却在其别墅里搜到2亿多现金,他的钱不是用来花的,是用来收藏的,他不缺钱,他的贪得无厌,是心里那份恐惧和匮乏,他不断去索求,只为满足心中那份源源不断欲望,他是穷怕了,只有越来越多的钱才能心安。这种贪婪是无穷尽的,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因为除了钱,他不知道他还想要什么。

4 ·.

取得平衡,才是人生智者

平衡这个度,并不容易掌握,每个人对他的定义也不一样。

这个标准,在每个人的心中,在乎什么才是你认为最重要的事。

我们可以在没钱的时候,努力争取,拼博一回,去感受一下生而为人的那种不甘。

我们也可以在有钱的时候,懂得享乐,回馈他人,用感恩的人去体会人生百态。

少一份则是不思进取,多一份则是贪得无厌,刚刚好是一份云淡风轻。

愿我们都能调整好生活的姿态,既能享受到渔夫的那份油然自得,也不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乱了脚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渔夫的故事:取得平衡,才是人生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