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中的一处停连说起

朱自清的《春》一直是教材的宠儿,在几轮教材修订中,它都是保留篇目,它语言的清新活泼,内容的明媚美好,情感润泽的明亮都是有目共睹的。在统编教材中,为这一课配一个课后习题,给喜欢的文句、段落标重音、停连。于是在实践中我的第一个教学活动就是“有情感地诵读课文,为自己喜欢的文段标重音、停连,并诵读给同学听。”当一个学生提到“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要处理成“你Ⅴ不让我,我ⅴ不让你”时,有同学提出不同的处理方式“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第一位同学处理为停顿,第二位同学认为处理成连接效果会更好。可两位同学都说不出自己这样处理的原因,只是出于一种直觉式的感受。于是,我让全班同学,分别用停顿与连接两种方式把这个句子连读两次,还不能体会出两种句子在表意上差别的可以各自多读几次。随着一声声的诵读,我看到了同学生脸上会心的笑意。这时,再请意见不同的两位同学来说,对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停顿与连接两种不同方式处理,在表意上的差别。他们脱口而出,做为停顿处理的句子,侧重于花朵个别的表现,做为连接的处理,侧重于百花的表现。结合全段的意思,此处处理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不仅语气紧密,更能突出百花争奇斗艳的场景,更符合春回大地,万花吐蕊的情况。有具体的对比,有感悟,学生对于声音可以表意这一点的理解就到位了。接下来, 同学们各自的重音、停连的诵读,就很顺利了。

这个小插曲很有意思,明天接着向大家讲述它有意思之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春》中的一处停连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