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后,对我国内部就业和外部市场的影响

在目前的经济思潮下,我国就是转移低端产业,全力发展中高端产业,像制衣厂,组装厂,大多转移到东南亚,尤其是越南,那这样我国面临的俩个问题,其一,我国国内低端产业原有人群的就业由谁来承接呢?

生产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就业需求的下降,新行业是不能够大量吸纳产业转移造成的失业。

就好比,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了快速占领市场,疯狂烧钱,大家会一窝蜂得涌入这个市场,平台会贴钱来争取最多的蛋糕,这当然会带来很大的就业机会,到处都是直播带货,自媒体,滴滴司机,每个人都自我感觉良好,自由创业嘛,斜杠嘛,但是企业一旦形成垄断后,平台最终目的也是要赚钱的,又有多少人能留下来,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得在这里可以以此为生,互联网又能消化掉多少制造业大厂里成千上万的员工呢?

其二,越南不可能是我们真正的工业对手,但有可能会成为工业绊脚石

我们在人力成本上肯定无法和东南亚竞争,但是我们在产业集群上有优势。通过完整的基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理工教育,我们能够形成一个个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

我们也像日本一样,只转移了劳动力。

越南维系在低端组装和来料加工,生产技术及全链条方案依然依赖中国的供应链。

等越南要掌握工人相关的知识储备,至少二十年,这个时间缓冲,足够我们在装备制造和工业数据孪生上和欧美日做最后竞争了。

面对一个依附中国产业集群、又拥有欧盟入场券的越南,印度的中低端制造业海外市场就会雪上加霜,对印度进行到中途的工业化会是沉重打击。

越南大举吸引中国“低端”产业,在工业端与中国逐步脱钩

除劳动力外的其他工业链条由欧美日进行支撑,在越南形成较为独立的非中国产业集群。

这搞法,最直接就是我们买越南的东西,那钱就真的进了别人口袋不回来,因为产业链里没我们什么关系。

恶劣得是这为欧美提供了一个示范样本,证明中国的全球供应链是可拆解的。他们会按照越南模式,与印度、孟加拉、印尼等劳动力大国接触,盯着我们的产业链来拆。

这些国家为了承接产业转移,是完全不忌讳在国内搞新租界的。那些“神圣”的劳动法和抗议在这些地方会成为废纸。

至于转移过程中,中国在产业上原有的价格优势,那完全可以通过关税和立法来解决。遇上东南小岛有变,那全面封锁更是名正言顺。

模式只要可行,美帝就能用订单、美元、美军、科技的优势,在全球供应链的上游整理亚洲。

我们在中低端产业的失血,会导致内需市场承担更大压力。不仅不能暗度陈仓,还要在内部就业和外部市场两头受气。

中国的体量决定了中国只能做世界工厂,靠工业霸权来实现国内稳定与对美抗衡。

日韩有积累,又是在美帝体系内,我们从长远东亚一体化的角度,可以和他们慢慢来;

但是和越南没必要慢慢来。就应该在越南完成签约后,用国家扶植手段,在竞争成本上打垮越南的工业化努力。

不用降低工人的工资,廉价的地租、宽松的制造业贷款与数字货币追踪、削减税费、招工奖励,这些都是国家手头就有的工具。

你可能感兴趣的:(欧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后,对我国内部就业和外部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