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榕江县七十二寨的侗族地区吃新节

榕江县七十二寨的侗族地区吃新节,没有统一的日期,各地侗族村寨根据本地传统习惯而定,一般选择“卯”、“酉”的日子吃新,有的寨子吃新节选在小暑后的第一个“卯”日(农历五月底至六月初);有的寨子选择六月第一个“卯”月或农历六月第一个“辛”日,而有的寨子选在农历七月初五、初七、十一、十四过吃新节。还有的村寨分别在六月初和稻谷成熟后过两次吃新节。

侗族吃新节时,用3棵新谷穗来祭祖,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侗族的祖先原住在广西梧州、浔江一带,因为那里“田在高,水在低”。当时人们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低下,加之人口发展越来越多,由于人多田地少,种出的粮食不够吃,生活非常艰辛。为了生存,侗族祖公商量决定迁徙,沿着都柳江逆水而上,先是乘船,后来徒步,翻山越岭,他们来到一个三岔河口,不知该走哪条路为好?就默默地向祖先祷告,然后向天空甩出自己的拐棍,拐棍落地后,见到拐棍尖指着中间那条路,祖公们就从所指这条路往前走。于是,来到了黔、桂、湘三省(区)相互毗邻的地带,开荒造田,种植水稻、蔬菜瓜果,不出所料,水稻长势茂盛,一片片稻谷和蔬菜瓜豆成熟,一派丰收的景象。有了吃之后,人们喜笑颜开,都说这是祖先引来到了好地方。为了感谢祖先之恩,吃新节这天,每家每户到稻田里摘取谷穗3棵,象征当年的新谷,开田捕捉当年放养的鲜鲤鱼。并备好祖先爱吃的糯米饭,鸡鸭肉以及蔬菜等,祈望祖先保佑当年粮食获得丰收。


侗族吃新节祭祖

侗族吃新节,祭祖是一项重要内容。这天早上,过吃新节的寨子,杀猪宰牛,杀鸡杀鸭,开田捕鱼,家家蒸糯米饭。在吃饭之前,全家人都围坐在火塘边,由家长举行。“斗煞苟妹”仪式,即在火炉正面摆放3张纸钱,3个酒杯,把已煮熟的糯米饭、猪肉、鸡、鱼等各取3点放在纸钱上,接着,烧香化纸,把烧的香纸分成3份,各插在火塘边和神龛上;一边念《祭祖吉利词》,大意是:“尊敬的祖先,今天是吉日,我们家过吃新节,已备有酒、猪肉、鱼和糯米饭,请你们先来尝,我们再后尝。你们生长在前,我们生长在后。我们晚辈喊你们,听到喊声后,你们要互相邀约,互相转告,老小都要来,一起到我们家过节。并望你们保佑我们全家安康,人丁兴旺,富贵发财,富贵得像千娘八妹,狠得像薛仁贵,雄得像包丞相;保佑我们种粮丰收,种棉成球,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千年万代,越吃越有,富贵长久。”祭祖词有长有短。念完祭祖词后,把敬的3杯酒,先倒一杯淋在已烧的纸钱灰里,乘下两杯拿给在场的人吃。敬祖用的3棵谷穗收藏起来,一棵放进仓库,意味着当年稻谷满仓,一棵放在火炕上,预祝糯禾满炕,一棵放进坛子,象征腌鱼,腌肉满坛。然后全家人统一面朝一方,一般是朝东方转一下,默默祝愿,这样就可开饭了。为啥要统一面朝一方呢?老人,有一种说法,如果在吃饭之前,全家人东转西扭,这年田里的稻谷就会乱七八糟,会减产又不利收割。统一面朝一方,诸事就顺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榕江县七十二寨的侗族地区吃新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