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我常常领着学生们一起读,每次读完之后,都会有简单的讨论,但是对于为什么要读图画书,如何深入解读图画书,如何教学图画书却是不懂的,因此在听刘颖老师的图画书网络课程时,我反复的听,做了较详细的笔记,让我对于图画书有了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了该如何去教学图画书,下学期我会认真的在班上实施图画书课程。我对图画书目前还没有深入的体会可以与大家分享。我把刘颖老师的课程笔记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于和我一样没有系统开始图画书教学的老师有所帮助。我今天分享的是前四节课的笔记。
第一课 图画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图画书是一种拥有双重媒介的书籍,文字与图画,图画和文字同等重要,它是一个整体,只有两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会给予作品整体性和鲜明的性格。
在图画书中,图画是承担着讲述故事的功能,很多童话书即使不看文字,只看图画也能读出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这样的书就是图画书,而不是有插图的书。
第二课 儿童为什么要读图画书呢?
很多人都认为图画书时人生的第一本书。
一、图画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图画书中的图画会讲故事的功能使得图画本身突破了年龄,国家,语言上的障碍,更加直接的便于交流。假使他从来没有见过中世纪的城堡,老北京的街景,宇宙和海底的万象,图画可以让他看见万里之外,让他看见过去,甚至未来。看图画的能力也帮助了他看世界。
二、图画书是适合听读的书。
怎样让儿童喜欢上书呢?松居直先生说是靠耳朵。他认为儿童在婴幼儿期拥有丰富的用耳朵听语言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这将影响孩子日后的学习能力,读书能力,思考力和集中力。作为人生的第一本书是非常适合听读的书。孙居直先生强调在孩子学会阅读之前,大人要读书,给孩子听,用看不见的语言创造出眼睛看不见的世界。他认为这种体验就是读书。
亲自给孩子讲故事的体验,对今天的孩子特别重要,在今天这个影像时代,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身边的人跟他说话,给他读书。因为人的嗓音中是包含着感情的。
我们在给孩子讲图画书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讲完一遍的时候,孩子还要再听一遍一直要重复听很多遍。而讲故事的我们讲的烦了呢,就会跳过一句或几句。可是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会立刻补充上。而松居直先生认为这种现象使孩子在“吃语言”,这语言使他感到快乐,有趣,他就把它吃下去,变成自身的东西,而我们作为大人应该使他们拥有用耳朵听真正的优美语言的体验。童话书无论是图画还是语言都有这样的魅力。
三、图画书也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书。在读图画书,或者讲书图画书的时候,孩子们用耳朵听文字的故事,同时,他们看着图对于孩子,他们是在读图,因为这些图画都是语言。图画中,有很多很多的语言,孩子,一边读着画中的语言,一边用耳朵听着故事,她的听和看是同时进行的。用耳朵听到的语言的世界和用眼睛看到的语言的世界重合起来,那个世界就是图画书。画面上的东西是静止的,但是在孩子的心中,看到的图画却是活动的,就像动画片那样,是孩子们自己让它动起来的。所以,图画书,要通过孩子自身展开故事的世界,用自己的力量去进行创造,创造故事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童话书打开了儿童想象力的窗,想象力对儿童,有多重要不言而喻。给孩子读书,可以引起孩子对语言的兴趣,孩子们自己想读,想了解那令人愉快的书的时间。孩子们知道文字的作用,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到文字是进入故事世界的钥匙。
四、图画书是丰富多样的。这个丰富多样的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形式上的。我们见到的图画书有布的,有防水的,有耐啃咬的,有立体的,还有非常有趣的翻翻书等。二是,内容的丰富多样。
图画书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并不是我们以为的只是适合婴幼儿读的书。比如。有讲亲情的图画书《团圆》讲友情的图画书《我有友情要出租》。例如讲爱情的《小小恋人》、讲选举的图画书,《我选我自己》,讲战争的图画《铁丝网上的小花》讲关于死亡的《爷爷变成了幽灵》讲单亲家庭的《我的爸爸叫焦尼》等等。
图画书是人生的第一本书,但它并不是唯一的一本。这是一本现在看,以后可以不必看的书。因为她给了你人生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五、为什么图画书那么好呢?
1.图画书是用儿童的眼睛来观察,按照儿童的心智和想象力两量身制造。
2.图画书让儿童在主角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图画书的主题常常与现实有某种关联。
3.图画书符合儿童理解范围与想象力的人生经验。
4.图画书,拥有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创造性与活跃性、幽默感、微妙的细节等等。
所以它是非常适合儿童阅读的第一本书。
六、当孩子在读图画书的时候,他可以不止读一遍。每读一遍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感受,新的趣味。
孩子读第1遍时,他可能会享受一个有趣的故事
孩子读第2遍时,他会懂得一种认知的方法。
孩子读第3遍时,他会学会一些有用的知识。
孩子读第4遍时,他完成一样动手的作品
孩子都第5遍时,他会掌握一项思考的窍门,
孩子读第6遍时,了解一类生活的情趣
孩子读第7遍时,体验一次好玩的游戏,
孩子读第8遍时,会想像一幅美丽的图话,等等等等。
七、为什么儿童要读图画书?
儿童透过图画和文字欣赏故事,通过阅读和交流理解故事。图画阅读、故事聆听与讲述培养了儿童的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儿童在图画书阅读与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获得美感品味和见解,建立了价值观、形成了具有个性的思考,与表达方式。
第三课 如何选择图画书。
我们在选书的时候,如何判断与选择一本图画书呢?
1.我们用儿童的眼睛来看图画书是怎样讲故事的。
2.用大人的目光领略插画家的艺术品带来的审美愉悦。
3.用教师的经验判断作品与儿童的联系。
凯迪克金奖评委来衡量图画书的标准有以下几点:
1.是否出色的运用绘画技巧?
2.是否出色的通过图画诠释故事,主题,概念。
3.插图是否与其表现的故事、主题、概念、风格吻合。
4.图画是否连贯的体现了故事的情节、主题、人物、场景、情绪及所要表达的信息。
5.图画内容是否适合小读者的年龄及心理。
这只是其中的部分标准并不是,所有的标准
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衡量呢?
(四)图画书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图画书教学的总目标
1陪伴儿童享受图画书的乐趣,引导他们爱上阅读。
2培养儿童阅读图画、语言的能力。
3在图画书的阅读,聆听和讲述中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4.养育儿童诗意烂漫的精神世界,用美感、品味和见解,来奠定儿童未来的生活态度。
二、低年段教学目标。
1.能通过图画和文字的配合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2.发现图画细节,思考图画间的联系。
3.对故事中的角色有自己的看法。
4.培养阅读的兴趣与细致阅读,乐于分享的习惯。
5.讲述书中的故事,能讲的清楚,完整。
三、中年段教学目标。
1.阅读时继续培养并保持边读边想的习惯。
2.通过画面补充文字未细致描写,甚至未涉及的内容,想象针对故事内容,具有合理性。
3.能用自己的语言评价故事中的角色。
4.联系自己的生活,理解故事意蕴。
5.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不同,并愿意寻找自己喜爱的同类作品继续阅读。
6.讲述书中的故事,在讲述时能加入自己想象的细节。
四、高年段教学目标
1.阅读时自觉做到边读边想。
2.体会图文融合而产生的新的意义。
3.联系生活思索作品中意味深长的哲理。
4.在老师的引领与同伴的碰撞中深入思考,理解图画书的内涵。
5.通过搜索资料了解图画书的创作背景,并有了解某位作家的愿望与行动。
6.尝试比较阅读。
7.讲述书中的故事,在讲述时能加入自己的理解与评析。
第四课 图画书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一、故事进入。引发期待。
①从封面的图画开始。
②从故事中的角色开始。
③从孩子的生活开始。
二、读中交流——画面阅读和讨论。
①引导观察重点画面关注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②引导发现色彩的变化体会其中的韵味。
迪克.布鲁纳说“颜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一种颜色都会产生唯有那种颜色才会有的特别的力量”。在不少图画书中,作者都会用色彩的变化来表现人物心情的变化而这恰恰是故事情节某一个重要的转折。比如《小猫玫瑰》
上面提到的重点画面大概有以下几种。
1.能提示故事发展的画面。
2.能集中展现人物命运的画面。
3.能进行语言学习的画面。
我们在图画书设计的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无论是故事的讲述,还是画面的欣赏,都应该有所侧重。这里提到的几个画面就是应该关注的,应该强调的,这样学生的所得才会清晰清晰,深刻。
三、读后交流——话题设计。
松居直先生说:“读书这种事比起读来读过之后更重要。”
可见跟孩子一起读图画书的时候让孩子在读完之后进行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这样的讨论应该放在什么时间比较合适呢?读前适当讨论,可以激发兴趣,读中讨论可以保持文学作品的完整性。读后需要进行充分的讨论,以厘清观念,提升认识。读后交流,对整个阅读活动的提升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话题设计时,主要侧重这三个方面。
1.对于故事进行整体的描绘帮助儿童形成对故事的整体感知而设计的问题。
2.以2到3个话题为宜,要能体现教学目标。
3.能激发儿童持续阅读的欲望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