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学习打卡日记04

【学习内容】

1.界限

2.人生三件事

3.戏剧三角(上)

4.戏剧三角(下)

【学习收获】

界限,即人的心理边界。懂得尊重自己的界限,就能够尊重他人的界限。

界限是一种心理策略,需要灵活并且富有弹性。它不仅仅是指具体空间、面积,也包涵思想、心理、行为等界限。

界限不是掌控,也不是指责,从而是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成就对方。有边界的人才更加明白自己的位置,真正做到爱自己。

人生三件事,即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自己的事,全力以赴。

别人的事,尊重边界。

老天的事,顺势而为。

自己事情自己干,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

真正的爱不是控制,也不是改变,更不是替代,而是给予关注,给予支持,给予鼓励。

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

美国心理学家Karpman卡普曼发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角戏剧:Victim受害者-Rescuer拯救者-Persecutor迫害者。

人人都是即兴表演大师。在原生家庭中,我们会有意无意习得某个习惯的沟通角色,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内在的小我会在这三种角色中不停地切换。特别是当我们扮演了其中某一个角色时,我们会主动被周围可以与我们配合的角色吸引。

我终于理解了“我们的成长环境会塑造我们偏向某个角色,长大后会找到能与我们配合的人”这句话的理解。

在角色习得中,受害者被迫害者吸引,或者是控诉对方,引导他人成为迫害者;

迫害者会习惯找出受害者的错误,加以批评指正,认为这样是为对方好;

拯救者则是寻找被害者,甚至不惜制造出被害者(对象也可能是自己),再施以拯救。

于是,三个角色相互串联,将当事人牢牢地困在三角圈里。

其实,这世界只有自己。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最佳导演。

【学习践行】

对自己,要善于接纳。

对别人,更给予尊重。

对老天,唯有去臣服。

要解决这个问题:

拯救者需要采取为自己责任的态度,链接自己的能力的同时,也承认自己的弱点。

受害人需要自己感知自己的脆弱,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他们有能力并能适当地使用这些能力。

在迫害者需要开始拥有自己的权力,而不是害怕它或明或暗使用它。

练 习 1 :

想想你是否曾经担任过拯救者,受害者或迫害者的情况......在同一场景中你可能出现过三次!

可以问自己以下问题:

1、我不做什么?

2、我想要做什么?

3、谁对谁负责?我由谁来负责?

4、我允许对方对自己和他们的行为负责吗?

5、谁有能力处理这个问题?我怎么知道这个答案的?

6、他对我发出的请求,是我想做的吗?有没有比我能承受的更多?

7、我做了50%以上的工作吗?

8、我是否积极而恰当地拥有自己的力量?

9、我是用它来设定自己的界限并对自己和我的行为负责吗?

10、我需要设置什么边界?

11、我有用自己的力量照顾好自己吗?

12、我对这种情况有什么看法?我想要感受什么?

13、我需要采取什么行动来确保以最佳方式处理这一问题,以便获得最佳结果?

练 习 2

探索卡普曼戏剧三角,我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许多影子。

婆婆与我们的相处模式。

我和子女的相处策略。

我们师生间的相处模式。

唯有做自己人生的主宰,不依附,不掌控,不妥协。

你可能感兴趣的:(21天学习打卡日记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