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沟通的原则与方法论(分歧处理的实践)

高效沟通的原则与方法论(分歧处理的实践)

原则
  • 认识根源

    首先要认清分歧产生的根源,绝不能片面化。

一些常见的案例:

1、领导:这个页面没有突出重点,指标换个颜色会不会好点

2、A同事:这个研发规范是谁制定出来的,增加了我好多工作量,而且根本没有可执行性

对于1,通常情况下大家就采用哪种颜色展开了讨论,决定之后,沟通过程结束。

对于2,不出意外A同事起个头,BCD同事相继抱怨,负能量传遍整个团队。

但是,对于1,问题的根源或许远远不只是颜色的问题,颜色只是导致不能突出重点的原因之一,从视觉交互上看,或许有其他更优更合理的解决方式。

但是,对于2,问题的根源或许并不是出于对规范合理性的考虑,大多数的时候只是觉得不好,影响到了自己固有的工作模式。

  • 认识分歧
    听懂别人的意见,对方的方案有哪些好处,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发言前,先听懂别人在说什么,对方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换位思考,先别急着批判,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结合现有资源对方的方案有没有合理性。

  • 充分信任

    在团队内,以信任为前提。反对的理由不应该是诸如:”他能力不行,我搞他这个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在干嘛呢“,”他就是想偷懒,把工作都推给其他人“

  • 规则的性质

    如果推行的规则是经过团队或公司决议的,需要无条件的去执行。

  • 建议的性质

    如果提出的只是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建议,那么需要遵循一个原则,谁担责谁决定,切不可强行灌输,非得别人采纳不罢休。

表达
  • 场合

    给足面子、适时提出,这算一个沟通技巧,不要在关键决策人的面前或者团体会议上提出严厉的质疑,可以会后私下交流异议。

  • 有理有据

    前面说到了认识分歧,我们也需要表达分歧,这就要求我们能用语言组织自己的观点,让别人听懂我们的观点,并且理解我们为什么这么去思考,我们的方案能带来什么,又会造成什么影响。

  • 有一说一

    我们只能够针对当前具体的是展开讨论,切勿翻历史、查旧案。


调和化解
  • 内部解决

    • 协商机制,团队一起评估各方案优劣,修正、评审、裁定。
  • 焦灼状态下利用机制,各自坚持,不肯妥协

    • 上级评估裁定,或组着第三方评估小组。
    • 原则:谁承担责任听谁的
  • 无条件执行

    • 对于已经颁布的政策、规则,无条件执行。
    • 对于试运行办法,摆正心态,配合验证。
健全流程机制
  • 流程、机制
    • 制定:涉及大范围影响的规则制定过程,民主公开,执行人或代表参与制定。
    • 执行:对于试运行,圈定小范围试用,观察效果,再决定推广。
    • 反馈:有反馈跟踪机制,不做虎头蛇尾。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沟通的原则与方法论(分歧处理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