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编程(六)线程同步、互斥机制

本文目录

  • 前述:同步机制的引入及概念
  • 一、互斥锁
    • 1. 定义
    • 2. 互斥锁常用方法
    • 3. 相关函数
      • (1)头文件
      • (2)创建互斥锁
      • (3)销毁互斥锁
      • (4)加锁
      • (5)解锁
    • 4. 使用例程
  • 二、条件变量
    • 1. 相关函数
      • (1)创建条件变量
      • (2)注销条件变量
      • (3)等待条件变量成立
      • (4)条件变量激发(使条件变量成立)
    • 2. 使用注意
    • 3. 使用例程
  • 三、信号灯
    • 1. 分类
    • 2. 信号灯操作
    • 3. 相关函数
    • 4. 使用例程
  • 四、原子操作(内核层)
    • 1. 优势
    • 2. 常用的原子操作函数(内核层函数)
    • 3. 示例代码
  • 五、习题

  

前述:同步机制的引入及概念

为了更全面的学习,在学习本章之前,请查看《线程的创建与使用》这篇文章。
   进程中的多线程之间使用的是共享的数据,那么如果多个线程同时操作同一个共享资源,那么岂不是很混乱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线程间的同步机制,即每次对共享资源进行操作时,只能有一个线程操作,其他线程必须等待其操作完毕后再进行操作。
   线程的同步机制是指在多线程编程中,用来协调线程之间的操作,以确保它们按预期顺序执行,避免竞态条件、死锁和其他并发问题。同步机制的主要目的是管理对共享资源的访问,确保数据一致性和程序的正确性。

序号 机制 描述
1 互斥锁 互斥锁的主要作用是同步,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进入临界区,从而避免竞态条件。例如,多个线程需要访问或修改同一个共享变量时,可以用互斥锁保护这个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linux,线程,互斥锁,信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