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需要抢占医疗资源吗?

小野在欧洲生活十几年看着欧洲移民数量增多,医疗资源越来越稀缺。尤其是因为新冠疫情,还在欧洲的小伙伴经常感叹说,悠着点呀,这确诊了大概率家庭医生会让“患者”在家隔离(医院实在没床位,火葬场尸体都来不及火化)。

说到欧洲公立医院,立刻想起来了意大利爷爷奶奶:

那时刚刚去到意大利留学时寄宿在意大利爷爷奶奶家,爷爷每天给小野讲意大利文化,奶奶每天教小野煮意大利菜,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那时很幸福。

意大利爷爷是一名大学教授,奶奶是一名高中老师,都已经退休,后来小野进入大学便住进学生公寓,偶尔过年过节回去看望爷爷奶奶。

在小野即将大学毕业时满心欢喜的打电话给爷爷希望邀请他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没想到爷爷回复我说他做身体检查查出癌症初期,是肺癌,需要去公立医院进行治疗,可是还在排期(欧洲的公立医院基本是免费的,包括大部分药,但是基本都需要排期)。

但是爷爷还是西装笔挺的打扮好(意大利人的乐观精神),带着奶奶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的心里有些担心,便主动问爷爷,公立医院需要等,能不能去私立医院?

爷爷说道私立医院的费用太昂贵了,他的退休金无法支付高额的治疗费,自住的房子希望留给奶奶。

小野的内心感到非常沉重,接下来的几个月爷爷依旧经常邀请我去他家喝他最喜欢的Lambrusco(一款平价意大利红酒),给我煮各式各样的意大利菜,我每次去瑞士出差时都会带爷爷最喜欢的瑞士手工巧克力。

几个月后,爷爷告诉我他终于排到期可以去医院看医生了,但爷爷那时已经是肺癌中期了。

在欧洲有一句话,生病了如果能见到医生就是免费的,见不到就只能乐呵乐呵的吃喝玩乐和等待。

说说小野的亲身经历,

小野曾经是一个爱喝酒爱熬夜喜欢夜生活忙起来基本不睡觉吃饭不规律的90后妹子),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驱使小野不得不时常注重身体健康(枸杞泡水无效,别再安利我了!)

小野拿着欧盟医疗卡去见我的家庭医生,随后拿着家庭医生的单子到意大利公立医院预约身体检查,措手不及的是公立医院给我的回复是三个月以后,免费的,需要预留两周时间做身体检查。

这时我心里的潜台词:

什么?我逗我吗?忙都忙死了怎么预留两周时间?

哦,每个项目排队4小时,检测10分钟,不然为什么免费。

人家看病都看不过来了我在这凑什么热闹,应该很少人像我一样吃饱撑着来公立医院做体检。

于是我默默走出公立医院,随即谷歌找到私立医院健康体检的项目,立刻拨通电话,

va bene 明天早上9点来~ 全套体检一共2小时哦,14个项目。

费用 xxx 欧元(相当于意大利工薪阶层半个月工资)

小野还是咬咬牙隔天去做了体检,毕竟平日一直在挥霍身体,体检不得不做呀呀呀。

后来参加工作,有幸曾为国内某商学院制定过一个高尔夫度假旅行方案,行程进展过程中有一位客人晚宴跳社交舞时跌倒划破眼角(晚宴的地点是某五星酒店顶楼),事情发生后我们的工作人员和酒店工作人员紧急商讨解决方案,鉴于客人很担心眼角划破对眼睛造成伤害和毁容,我们紧急联系安排直升飞机护送客人到瑞士的私人医院进行检查和伤口处理,最后派直升机护送客人回到香港见她的私人医生(对于欧洲普通民众来说,划破眼角这件“小事”去公立医院挂号要一整天都不一定可以见到医生,一般发烧排队一整天,只有类似大出血的状况才能直接标为红色优先治疗)。

走心走肾小总结

相信有海外生活经验的和在国内有挂过号、“托关系”找名医、送礼、买药买到余额宝清零、“托关系”买药(曾经有朋友帮国内的客人从欧洲购买癌症续命的靶向药)小伙伴肯定特别有感悟,欢迎留言告诉小野哦~

在这个追求躺平的年代,作为工薪阶层的我们还是要努力工作,努力赚更多的钱,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更多的医疗资源。

奥利给呀後生仔~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欧洲需要抢占医疗资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