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理解皇帝的忍辱负重(四)-我看《甄嬛传》

摘要:皇帝决定暂时忍耐,甄嬛提出怎样的忍耐建议而为皇帝分忧?

  1、殿外的苏培盛忧心忡忡,殿内的甄嬛一边拾碎片一边说:“那就请皇上追封温僖贵妃为贵太妃,加以封号,迁葬入先帝妃陵。同时加封宫中各位太妃,加以尊号。”皇帝摔杯,发气也好,发誓也罢,甄嬛知道他选择了忍耐。眼见皇帝心意已决,甄嬛平和地拾起碎片,表达对皇帝摔杯这种失常行为的理解,同时温和淡定地提出可行性建议,帮皇帝解决实际问题。皇帝面无表情地听着,甄嬛站起来接着说:“尤其是寿祺太妃为诸太妃之首。”甄嬛趋步走到皇帝跟前,说:“更要为太后崇以尊号,以显皇上孝义之情。”甄嬛建议加封太后和所有太妃,还要用寿祺贵太妃压着温僖贵太妃,如此一来,温僖贵妃的追封就变成顺带的了,一点也不突出了。至于迁入先帝妃陵,那不过是权宜之计。皇帝说:“不错,他要追封他的生母,朕就以为太后祝祷祈求安康之名,为诸位太妃都加以尊号,如此前朝后宫皆无异议。”皇帝刚开始还没什么反应,听完后决定采纳,还让加封更加师出有名,进一步完善了甄嬛的建议,如此做就不怕被非议了。甄嬛说:“这样不仅言官不会有所议论,宫中王爷太妃也会感沐皇上恩德。只是果郡王的生母舒太妃已然出家,皇上要如何安置呢?”这样的加封除了免遭非议,还笼络了其他王爷及太妃,甄嬛看到了更多的有利因素。甄嬛特别提醒皇帝要考虑果郡王的生母——出家在外的舒太妃。

2、皇帝说:“老十七不会在意这些。”果郡王一向淡泊自抑,视名利如浮云,肯定不会在意生母舒太妃是否受到加封。皇帝的判断没错,事实也是如此,所以他对甄嬛的提醒不以为然,觉得遗漏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甄嬛说:“果郡王虽然不会在意,只怕有些小人会因此揣度皇上轻视果郡王,不如也请皇上有意于果郡王吧。”甄嬛认为,果郡王不在意,那是果郡王的态度。皇帝如果遗漏了加封舒太妃,果郡王不在意,但有人在意,他们会因此猜测皇帝不看重果郡王,这样的猜测可不是皇帝想要的。甄嬛洞悉人性,思虑周全。皇帝虽然也懂人性,但被气昏了头,一时没有想到这一层。皇帝说:“这又有什么难办呢?舒太妃已经出家了,尊号是不宜再加了,朕就遥尊舒太妃为冲静元师吧。”皇帝虽然没有想到,一经提醒就明白了,依着甄嬛的意思加封了舒太妃。甄嬛听了,笑着合掌道:“如此那便再无不妥了。”甄嬛的回应很自然,神情俏皮又可爱。皇帝赞赏地看着她说:“你不愧是朕的解语花,能事事为朕留心。”这是夸甄嬛既聪慧可人,善解人意,还在实际的事务层面帮皇帝留心,堵住了皇帝难免的疏漏。甄嬛的聪明能干,对皇帝的用心,以及她的娇俏可爱,如此生动又丰满,皇帝十分受用,不由得发出如此感叹。

3、甄嬛听了微微一笑,说:“皇上为天下事操劳,臣妾不懂朝政,也只能在这些小事上为皇上留心了。”意思是皇帝操心的都是国家大事,一来幸苦,二来难免忽略小事。自己不懂国家大事,一来自谦,二来排除自己干政的嫌疑。就算是比皇帝想得周到,也都是在一些小事上而已。对于皇帝的夸奖,甄嬛总是很谦虚,从不居功,还时刻避谈朝政。她始终保持着清醒和理智,话说得滴水不漏,面面俱到。皇帝说:“千里之行积于跬步,你为朕考虑的小事焉知不是大事?”皇帝当然听得懂甄嬛表达的几层意思,甄嬛越是不居功,皇帝越觉得她懂事、知进退,就越喜欢她。当然啰,皇帝不会因为甄嬛的自谦而忽略她的功劳,只会更加肯定其功劳。整个后宫中,除了逝去的纯元皇后,唯有甄嬛能得到皇帝如此真心实意地赞赏和肯定,相当难得了。象甄嬛这样谦逊懂事又聪慧可人的极品美女,试问哪个男人不喜欢呢?女人能做到甄嬛这个份上,那真是凤毛麟角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甄嬛理解皇帝的忍辱负重(四)-我看《甄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