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我都是值得被爱的我

今天和领导聊了好多,关于自己,关于工作,喜欢现在所在的机构,可以互相为镜,互相印证成长。

————————

最近在看一本名为《关于“工作幸福”的那些事》,书的作者曾是东京迪士尼的一名保洁演员,这是一份后台到极致的工作,甚至在某些人眼里可能是一份有些不上台面的工作,但作者说,这份工作圆了他的迪士尼梦。

而迪士尼乐园之所以如此令人幸福,完美到了极致,保洁演员等一应后台的工作人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从这本书里,我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我不喜欢很嗨的在台前表达,有些时候可能会被人认为胸无大志,我只想做一个小透明,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我更喜欢在后台扣细节、打磨作品,而不是直接与人打交道,销售、授课这些都不太适合我。

我甚至经常会感觉自己有些在圈外,或许因为自己的喂养与育儿经历都太顺了,我没有经历过追奶混淆,也没有一个饭渣宝宝,大运动言语发育都自认非常合格,不纠结大便小便,不纠结体重身高,我总会觉得自己不明白其他人在焦虑什么。

意识层面上我会告诉自己,与妈妈交流时,这里需要共情,那里需要……但是实际上,共情的基础是感情和情绪的投入,我没法付出这些,所以,共情的很尴尬很僵硬。

就像对待孩子,我有时也会有这种感觉,共情都是意识层面上的,而非内心的,内心的我对待孩子有一点点嫉妒,一点点拒绝,一点点生气……

————————

有时我会害怕做实时的分享,而更喜欢写动态或者写文章。

因为我很害怕没有互动,静寂无声的感觉,无论意识层面上如何努力,骨子里,我还是会下意识地讨好别人,避免被抛弃的感觉。

而写文章因为反馈的延后,这种缺少回应的结果会让人好受得多,我可以欺骗自己,只是大家没有刷到我的文章罢了。

所以,实时分享时,我似乎总是缺少张扬的激情,似乎不那么努力才可以让自己面对结果时好受一些。

但实际上我也想说,我也想表达,所以我才会不断地更新动态、微博,发自己的书评和想法等等。

但是另一方面,我又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有多少评论,有多少点赞,有多少转发,虽然自己很透明,但是说自己不在意,那都是假的。

所以,有时我会茫然,我想表达的真的有人愿意听吗?

于是我束手束脚,于是我收起了一部分自己,只敢伸出半个脚,随时准备逃跑。

————————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嗨点和关注点和别人不同。

在一个育儿圈里,大家都喜欢刷刷育儿知识,看看母乳喂养,但实际上我关注的和育儿都没有太大关系……

我一直觉得,比如阅读,不能只读有用的书,也该读一些无用之书,甚至读完觉得有点浪费时间的书,所以我一直坚持看“闲书”,也因此有了很多不同的感悟。

当大家都在刷武志红,刷母婴心理,刷科学育儿,刷循证医学,我在刷小说、刷散文、刷各种奇奇怪怪和育儿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书。

我有时会感到沮丧,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嗨点太过不同,所以自己的书评没有人评论,是不是大家都不喜欢。

但是当有一天和朋友聊起此事时,我很意外的听到大家都说,觉得我写的很好,甚至有朋友说,因为看了我的介绍,所以也买了某些书之类的。

————————

突然冒出一个脑洞时,我很酥爽。

听到感谢和回应时,我很快乐。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聊天,我很满足。

看到产品不断迭代的时候,我很自信。

但是,当没有人回应时,当我插不上话题时,我很失落。

没有人会回应,是我的错吗?插不上话题,是我准备的不够吗?

但或许不是。

人总是由很多个面组成的,总有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总有兴奋和低谷,但无论是自信的时候,还是懦弱想要逃跑的时候,甚至想要下意识去讨好的时候,我还是我,曾经的种种经历,组成了现在的我,也将延续至未来。

这个我,势必与他人不同,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完全不同,但无论如何,这都是我,值得被自己喜欢,值得被爱。

如果你尚且不能自爱,又如何有人来爱你呢?

怀揣着属于自己的使命和梦想勇敢前行吧,即使前路满是泥泞。

我爱书,也喜欢看到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书是我这一辈子的梦想(至少至今还没有改变)。

即使曾经有过迷茫,即使曾经想要逃避,都勇敢地拥抱自己,带着初心,带着梦想,一路走下去。

2018-07-29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一个我都是值得被爱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