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字符串数组
tokens
,表示一个根据 逆波兰表示法 表示的算术表达式。请你计算该表达式。返回一个表示表达式值的整数。
注意:
- 有效的算符为
'+'
、'-'
、'*'
和'/'
。- 每个操作数(运算对象)都可以是一个整数或者另一个表达式。
- 两个整数之间的除法总是 向零截断 。
- 表达式中不含除零运算。
- 输入是一个根据逆波兰表示法表示的算术表达式。
- 答案及所有中间计算结果可以用 32 位 整数表示。
示例 1:
输入:tokens = ["2","1","+","3","*"] 输出:9 解释:该算式转化为常见的中缀算术表达式为:((2 + 1) * 3) = 9示例 2:
输入:tokens = ["4","13","5","/","+"] 输出:6 解释:该算式转化为常见的中缀算术表达式为:(4 + (13 / 5)) = 6示例 3:
输入:tokens = ["10","6","9","3","+","-11","*","/","*","17","+","5","+"] 输出:22 解释:该算式转化为常见的中缀算术表达式为: ((10 * (6 / ((9 + 3) * -11))) + 17) + 5 = ((10 * (6 / (12 * -11))) + 17) + 5 = ((10 * (6 / -132)) + 17) + 5 = ((10 * 0) + 17) + 5 = (0 + 17) + 5 = 17 + 5 = 22提示:
1 <= tokens.length <= 104
tokens[i]
是一个算符("+"
、"-"
、"*"
或"/"
),或是在范围[-200, 200]
内的一个整数逆波兰表达式:
逆波兰表达式是一种后缀表达式,所谓后缀就是指算符写在后面。
- 平常使用的算式则是一种中缀表达式,如
( 1 + 2 ) * ( 3 + 4 )
。- 该算式的逆波兰表达式写法为
( ( 1 2 + ) ( 3 4 + ) * )
。逆波兰表达式主要有以下两个优点:
- 去掉括号后表达式无歧义,上式即便写成
1 2 + 3 4 + *
也可以依据次序计算出正确结果。- 适合用栈操作运算:遇到数字则入栈;遇到算符则取出栈顶两个数字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压入栈中
我们可以在一个for中,遇见数字就转换类型,放入栈中,如果遇见符号,就将前俩个top值取出来,并且在栈里删除,进行相应的符号处理,再放入栈中。
注意:转换类型的书写方式 如果是string变成int 就是 stoi(token[i]),如果是string变成long long 就是stoll (token[i])。
取数时要考虑到先取出来的是加数/减数/乘数/除数,而后取出来的才是被加数/被减数/被乘数/被除数。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evalRPN(vector& tokens) {
stack st;
int len = tokens.size();
for(int i = 0 ;i < len;i++)
{
if(tokens[i]=="+"||tokens[i]=="-"||tokens[i]=="*"||tokens[i]=="/")
{
long long num1 = st.top();
st.pop();
long long num2 = st.top();
st.pop();
if(tokens[i]=="+")st.push(num1+num2);
if(tokens[i]=="-")st.push(num2-num1);
if(tokens[i]=="*")st.push(num1*num2);
if(tokens[i]=="/")st.push(num2/num1);
}
else
{
st.push(stoll(tokens[i]));
}
}
return st.top();
}
};
给你一个整数数组
nums
,有一个大小为k
的滑动窗口从数组的最左侧移动到数组的最右侧。你只可以看到在滑动窗口内的k
个数字。滑动窗口每次只向右移动一位。返回 滑动窗口中的最大值 。
示例 1:
输入:nums = [1,3,-1,-3,5,3,6,7], k = 3 输出:[3,3,5,5,6,7] 解释: 滑动窗口的位置 最大值 --------------- ----- [1 3 -1] -3 5 3 6 7 3 1 [3 -1 -3] 5 3 6 7 3 1 3 [-1 -3 5] 3 6 7 5 1 3 -1 [-3 5 3] 6 7 5 1 3 -1 -3 [5 3 6] 7 6 1 3 -1 -3 5 [3 6 7] 7示例 2:
输入:nums = [1], k = 1 输出:[1]提示:
1 <= nums.length <= 105
-104 <= nums[i] <= 104
1 <= k <= nums.length
做的第一道力扣困难题(确实难······)
我们需要自己构建一个以deque为基础的数据结构(命名为Myqueue),实现三个功能
1.pop(int value):如果deque的front等于这个value值,即deque最大的数是要离开滑动窗口的数,那么我们就deque.pop_front()
2.push(int value):我们的这个数据结构要保证是递减,那么在我们加入一个数的时候,我们要删除他前面小于他的数,则当value>deque.bcak(),那我们就删去他的尾数。注意这里的判断要用while循环。
3.max() :显示最大值,即输出他的front值。
后面主函数就很好写了。我觉得这个题蛮好的,当我们已知的数据结构无法适配一道题时,我们可以改造一些已知数据结构去做这道题。
class Solution {
public:
class Myqueue
{
public:
deque que;
void pop(int val)
{
if(!que.empty()&&que.front()==val)
{
que.pop_front();
}
}
void push(int val)
{
while(!que.empty()&&val>que.back())
{
que.pop_back();
}
que.push_back(val);
}
int max()
{
return que.front();
}
};
vector maxSlidingWindow(vector& nums, int k) {
Myqueue mqe;
vector result;
for(int i = 0;i
给你一个整数数组
nums
和一个整数k
,请你返回其中出现频率前k
高的元素。你可以按 任意顺序 返回答案。示例 1:
输入: nums = [1,1,1,2,2,3], k = 2 输出: [1,2]示例 2:
输入: nums = [1], k = 1 输出: [1]提示:
1 <= nums.length <= 105
k
的取值范围是[1, 数组中不相同的元素的个数]
- 题目数据保证答案唯一,换句话说,数组中前
k
个高频元素的集合是唯一的进阶:你所设计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必须 优于
O(n log n)
,其中n
是数组大小。
头一次接触堆这个名词,看了好几遍思路和视频,才看懂是什么意思, 但还是不知道怎么去写,抄着写了一遍题解,先解释一下思路,二刷的时候争取自己做出来!
这道题目主要涉及到如下三块内容:
第一个问题很好解决,拿一个map去统计一下即可。
第二个问题,我们采用小顶堆来处理,即优先级队列。
优先级队列分为俩种,一种是小顶堆,一种是大顶堆。它们都不是以先后放入顺序排列的,而是以大小顺序排列,小顶堆的top就是最小的数,大顶堆的top自然就是最大的数。
第三个问题,要找出前k个,那我们设一个k个大小的小顶堆即可每次将map传进去,如果小顶堆的数量大于k,那我们就pop小顶堆,这样小顶堆的top(即map.second)也就是小顶堆里的最小频率的pair就会被删除。
这里的如何去写我就不过多介绍了(主要是说不明白 ^_^)题解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class Mycomparsion
{
public:
bool operator()(const pair& lhs,const pair& rhs)
{
return lhs.second > rhs.second;
}
};
vector topKFrequent(vector& nums, int k) {
unordered_map map;
for(int num:nums)
{
map[num]++;
}
priority_queue,vector>,Mycomparsion> pri_que;
for(unordered_map::iterator it = map.begin();it!=map.end();it++)
{
pri_que.push(*it);
if(pri_que.size()>k)
{
pri_que.pop();
}
}
vector result(k);
for (int i = k - 1; i >= 0; i--) {
result[i] = pri_que.top().first;
pri_que.pop();
}
return resul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