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微服务架构概述

1.1 传统单体架构 vs 微服务架构

文字讲解

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单体架构(Monolithic Architecture) 是最主流的架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一个大型应用程序的所有功能模块(如用户界面、业务逻辑、数据访问层)都被打包在一个独立的单元中,通常是一个WAR或JAR文件。

单体架构的优点:

  • 开发简单:所有代码都在一个项目中,易于管理和调试。
  • 部署直接:只需将单个应用包部署到服务器即可。

单体架构的缺点:

  • 技术栈固化:整个应用被锁定在单一技术栈上,引入新技术非常困难。
  • 可靠性差:任何一个模块的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个应用崩溃。
  • 扩展性受限:只能对整个应用进行水平扩展,无法针对性地扩展高负载模块,造成资源浪费。
  • 维护成本高:随着业务增长,代码库变得臃肿,模块间紧密耦合,修改和迭代变得异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 应运而生。它将一个大型应用拆分成一组小而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围绕特定的业务功能构建,并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

架构图:单体 vs 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
单体架构
API网关
用户界面
用户服务
订单服务
商品服务
用户数据库
订单数据库
商品数据库
业务逻辑层
用户界面
数据访问层
数据库

1.2 微服务架构的优缺点

文字讲解

微服务架构的优点:

  • 技术异构性:每个服务都可以选择最适合其业务场景的技术栈,团队可以自由选择编程语言和数据库。
  • 独立部署与扩展:服务之间解耦,可以独立部署和升级,互不影响。可以根据每个服务的负载情况进行独立扩展。
  • 高容错性:一个服务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其他服务,通过熔断、降级等机制可以保证系统的整体可用性。
  • 团队自治:每个服务可以由一个小型、专注的团队负责,提高开发效率和自主性。

微服务架构的缺点:

  • 分布式系统复杂性:服务间的通信、数据一致性、分布式事务等问题带来了额外的复杂性。
  • 运维成本高:需要管理和监控大量的服务实例,对自动化部署、监控和日志系统有更高的要求。
  • 测试困难:端到端的集成测试和链路测试变得更加复杂。
  • 服务治理挑战:需要引入服务注册与发现、配置管理、服务网关等组件来管理服务。

1.3 微服务设计原则

构建一个成功的微服务系统,需要遵循以下核心设计原则:

  •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每个服务只关注一个明确的业务功能,并把它做好。
  • 围绕业务能力构建(Organized around Business Capabilities):服务的划分应基于业务边界,而不是技术分层。
  • 去中心化治理(Decentralized Governance):团队可以自主选择技术栈和数据存储方案,避免统一的技术标准限制。
  • 去中心化数据管理(Decentralized Data Management):每个服务拥有自己的私有数据库,避免跨服务直接访问数据库。
  • 基础设施自动化(Infrastructure Automation):通过CI/CD(持续集成/持续部署)实现服务的快速、可靠交付。
  • 为失败而设计(Design for Failure):认识到服务随时可能失败,并设计相应的容错机制(如超时、重试、熔断)。

1.4 Spring生态系统介绍

Spring生态系统为Java开发者构建微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三个项目是Spring Framework、Spring Boot和Spring Cloud。

  • Spring Framework:提供了核心的依赖注入(DI)和面向切面编程(AOP)功能,是构建企业级Java应用的基础。
  • Spring Boot:极大地简化了Spring应用的创建和开发过程。它通过“约定优于配置”的理念,提供了自动配置、嵌入式服务器和Starter依赖,让开发者可以快速启动和运行独立的、生产级的应用程序。
  • Spring Cloud:基于Spring Boot,为微服务架构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它集成了各种经过验证的开源组件,用于解决分布式系统中的常见问题,如服务发现、配置管理、负载均衡、服务容错和API网关等。
架构图:Spring Cloud生态
Spring Cloud生态系统
服务注册与发现 - Eureka/Nacos
API Gateway - Zuul/Gateway
配置中心 - Config/Nacos
服务容错 - Hystrix/Resilience4j
负载均衡 - Ribbon/LoadBalancer
链路追踪 - Sleuth/Zipkin

本章总结

本章我们对比了单体架构与微服务架构,明确了微服务在解决复杂系统问题上的优势,同时也认识到其带来的挑战。一个设计良好的微服务系统应遵循单一职责、去中心化治理等核心原则。最后,我们介绍了强大的Spring生态,特别是Spring Boot和Spring Cloud,它们是接下来我们构建微服务系统的核心工具。从下一章开始,我们将正式进入Spring Boot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架构,微服务,云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