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测试视角:Web 应用常见漏洞的利用与防御策略

Web 应用已成为企业业务的核心载体,但 SQL 注入、XSS、文件上传漏洞等安全问题频发。从渗透测试视角分析漏洞的利用原理,才能制定更有效的防御策略。本文将结合实战案例,解析 Web 应用常见漏洞的利用方式与防御方法。

一、SQL 注入漏洞:数据库的 “隐形后门”

SQL 注入是最常见的 Web 漏洞之一,攻击者通过在参数中插入 SQL 语句,操控数据库获取数据或执行命令。

  1. 漏洞原理与利用场景
    当 Web 应用未对用户输入进行过滤,直接拼接 SQL 语句时易出现漏洞。例如,登录接口的 SQL 语句为: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username}' AND password='${password}'
    攻击者输入username=' OR '1'='1,密码任意,语句变为: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OR '1'='1' AND password='任意'
    '1'='1'恒为真,可绕过登录验证。

    进阶利用:通过UNION SELECT获取数据库版本、表名、字段名,甚至通过xp_cmdshell执行系统命令(需数据库权限较高)。

  2. 防御策略

    • 使用预编译语句(PreparedStatement)或 ORM 框架(如 MyBatis),避免字符串拼接 SQL;
    • 输入过滤:严格校验参数类型、长度,过滤' ; UNION等危险字符;
    • 最小权限原则:数据库账号仅授予必要权限(如查询权限),禁止使用 root/admin 账号连接数据库;
    • 定期审计:通过渗透测试验证过滤规则的有效性,避免被绕过。
二、XSS 跨站脚本漏洞:用户 Cookie 的 “窃取者”

XSS 漏洞允许攻击者在 Web 页面注入恶意脚本,当用户访问页面时,脚本在用户浏览器中执行,窃取 Cookie、篡改页面内容或诱导操作。

  1. 漏洞类型与利用方式

    • 存储型 XSS:恶意脚本被存储在数据库中(如评论、个人资料),所有访问该页面的用户都会触发;
    • 反射型 XSS:恶意脚本通过 URL 参数传递,仅当用户点击含恶意参数的链接时触发;
    • DOM 型 XSS:通过修改页面 DOM 结构执行脚本,漏洞存在于前端 JavaScript 代码中。

    实战案例:某论坛存在存储型 XSS 漏洞,攻击者在评论中插入,其他用户访问该评论时,Cookie 会被发送至攻击者服务器。

  2. 防御策略

    • 输入过滤:过滤

你可能感兴趣的:(渗透测试视角:Web 应用常见漏洞的利用与防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