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TCP:通信前必须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客户端→服务器请求,服务器→客户端确认+请求,客户端→服务器确认);结束后需“四次挥手”断开连接,确保双方数据传输完毕。
UDP:发送方直接封装数据并发送,无需提前通知接收方,接收方收到后也无需确认,类似“写信直接投递,不确认对方是否收到”。
答: 在计算机网络中,DHCP与DNS是两个核心协议,分别解决了设备接入网络和网络资源定位的基础问题。
DHCP的核心功能是为网络设备自动分配 IP 地址及相关配置信息,实现“即插即用”的网络接入,作用主要为避免手动配置 IP 地址的繁琐和冲突;动态回收闲置 IP,提高地址利用率;简化网络管理,尤其适用于大型网络。
DNS的核心功能是将域名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作用主要为降低记忆成本:用户只需记住易读的域名;支持负载均衡:同一域名可对应多个IP,实现流量分发;便于维护:服务器IP变更时,只需修改DNS记录。
两者常配合使用,DHCP是网络接入的“自动化助手”,DNS是网络寻址的“导航系统”,共同支撑了互联网的高效运行。
答: /boot
作用:存放系统启动所需的核心文件,包括:内核文件、初始化 ramdisk、引导加载程序(如 grub)。
特点:通常独立分区,确保启动不受其他分区影响。
/var
作用:存储可变数据,包括:日志文件(/var/log)、缓存文件(/var/cache)、邮件队列(/var/spool)、
锁文件(/var/lock)。
特点:数据随系统运行动态变化,通常单独分区以防填满影响系统。
/usr
作用:存放用户程序和只读数据,包括:应用程序(/usr/bin、/usr/sbin)、库文件(/usr/lib)、文档(/usr/share/doc)。
特点:安装新软件时默认路径,通常为只读以保证稳定性。
答: 1. 网关配置错误
排查步骤:
检查当前网关配置→尝试ping网关IP→若ping不通,检查网关设备状态或联系网络管理员→若网关配置错误,临时设置正确网关。
2. DNS解析故障
排查步骤:
检查DNS配置文件→尝试直接ping域名对应的IP(绕过DNS)→使用nslookup或dig测试DNS解析→临时修改DNS服务器(需root权限)。
3. 防火墙或安全组限制
排查步骤:
临时关闭系统防火墙→若关闭后外网恢复,需配置防火墙允许外网访问→检查外部网络设备的安全组或 ACL 配置。
4. 网络接口或驱动问题
检查网卡状态→尝试重启网卡→检查驱动是否正常加载→若驱动缺失,重新安装或更新网卡驱动。
5. 外部网络连接问题
确认其他设备(如手机、笔记本)能否访问外网→检查路由器状态(如指示灯、管理界面)→尝试ping外网IP(如Google公共DNS8.8.8.8)→联系ISP确认服务状态。
答: 尊重领导的职位和决策,不在公开场合反驳领导。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主动承担一些领导可能无暇顾及或难以完成的任务,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能力,不过于张扬,避免引起领导的反感。定期与领导沟通工作进展和想法,了解领导的工作要求和期望,同时也让领导了解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成果。通过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当领导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协助领导解决问题。但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要让领导觉得你在故意炫耀自己的能力或干涉他的工作。要维护领导的权威,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仍然无法改变与领导的关系,或者觉得在这样的领导下无法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可以考虑寻求内部转岗或外部发展的机会。
答: 感谢您的反馈。确实,我的经历可能没有太多亮眼的大厂标签或里程碑式成果,但在准备这个岗位的过程中,我梳理了自己和岗位最匹配的 3 个特质,想和您分享:
第一,我对这个岗位的核心需求有比较深的理解。比如您这边提到需要频繁对接跨部门资源、快速落地执行方案,这和我在上一份工作中负责的 XX 项目很像 —— 当时我们团队人手紧张,我主动协调 3 个部门的需求,用表格梳理出优先级,最后比预期提前 2 天完成,这个过程中练出的沟通和拆解问题的能力,应该能直接用到咱们这个岗位上。
第二,我对行业和咱们公司一直很关注。比如您最近推出的 XX 产品,我研究过用户评价,发现大家对 XX 功能反馈很好,其实我之前做过类似的用户调研分析,知道怎么从反馈里提炼优化方向,这可能是个能快速上手的切入点。
第三,我属于‘能快速补短板’的类型。在我的大学生活里,我曾在学校团委担任两年学生干部,并且负责宣传方面工作,这部分工作都是多而复杂的,期间我也多次负责大型活动的前期策划方案以及后期宣传,甚至有时这些工作都是临时下发的,但我仍旧在规定时间内与其他组织协调完成了工作,我想表达的是,我认为自己在工作方面学习及适应能力都很强,足以应对贵司的岗位需求。。
其实我理解,比起‘经历突出’,更重要的是‘能解决当下问题’。我不敢说自己是最优秀的,但应该是能最快帮到团队的,这也是我希望能获得这个机会的原因。
答: 目前确实在接触几家公司,但主要集中在咱们这个行业 —— 比如和咱们业务类似的 XX 领域企业,岗位方向也都是围绕 XX。
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我明确想在这个领域深耕,而咱们公司在 XX 方面(提公司的核心优势,如 “技术积累”“行业资源”“产品理念”)是我特别认可的,这也是我优先投递并认真准备的原因。
对我来说,找到一个能发挥自身优势、且发展方向契合的平台更重要,所以虽然在看其他机会,但咱们这个岗位的匹配度是我目前接触中最高的。
答: 首先我会明确,合规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底线,忽视风险可能会给团队甚至公司带来更大损失,这是我处理这件事的前提。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分三步处理:
第一,先做足‘核实’功课。比如先确认这项业务的合规风险是否属实 —— 查阅相关法规条文、公司内部合规手册,甚至在不暴露业务风险的前提下找有经验的同事私下请教,避免因信息误差误判风险,确保自己的判断有依据。
第二,选合适的时机和领导‘理性沟通’。不会直接质疑领导,而是从‘如何规避损失’的角度切入,比如:‘领导,我梳理了下这项业务的流程,发现 XX 环节可能和最新的 XX 法规有出入(拿出具体条款),如果继续推进,可能会有 XX 风险(比如罚款、声誉影响)。我查了几个替代方案,您看能不能这样调整……’ 重点是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而不是纠结‘管不管’,而是‘怎么既推进业务又规避风险’。
第三,如果沟通后领导仍坚持,我会考虑‘合规流程’。比如咱们公司有合规部门或内控机制,我会按流程向相关部门同步情况,由专业团队评估决策 —— 毕竟我的初衷是帮公司避免风险,而不是和领导对立。
说到底,我认为‘坚持合规’和‘尊重领导’并不矛盾,关键是用建设性的方式解决问题,既守住底线,也不影响团队协作。
A. 2var
B. _var
C. var@1
D. var-1
答: B
True + 2
的结果是?A.True
B. 3
C. 2
D. TypeError
答: D
A."1" + "2"
B. [1, 2] + [3, 4]
C. (1, 2) + (3, 4)
D. {1, 2} + {3, 4}
答: D
A. str(5)
B. int("5")
C. float("5")
D. bool("5")
答: B
print("Hello", "World", sep='-', end='!')
后,输出结果是?A .Hello World
B. Hello-World
C. Hello-World!
D. Hello World!
答: C
A. ==
B. !=
C. is
D. in
答: C
A. The result is {2 + 3}
B. The result is 5
C. The result is 2 + 3
D. 语法错误
答: B
x = 5
if x > 3:
print("A")
elif x > 4:
print("B")
else:
print("C")
A. A
B. B
C. C
D. 无输出
答: A
A = 10
if A > 5:
print("Big")
elif A < 5:
print("Small")
else
print("Medium")
A. 无错误
B. 缩进错误
C. else
后缺少冒号
D. elif
条件错误
答: C
x = 0
if x:
print("True")
else:
print("False")
A. True
B. False
C. 语法错误
D. 无输出
答: B
A = 10
B = 20
if A > 5 and B < 15:
print("条件1")
elif A > 8 or B > 18:
print("条件2")
else:
print("条件3")
A. 条件 1
B. 条件 2
C. 条件 3
D. 无输出
答: B
A = 5
B = 10
if A > 3 or B / 0 > 0:
print("A")
else:
print("B")
A. A
B. B
C. 语法错误
D. 运行时错误
答: A
答: Python 的动态类型特性是指在运行时而非编译时确定变量类型的机制。与静态类型语言(如 Java、C++)不同,Python 变量无需预先声明类型,且同一变量可在运行中绑定到不同类型的对象。比如:
x = 1
#无需声明变量类型,可直接为x赋值为整数类型
x = "puppy"
x = 3.14
x = str(3.14)
#同一变量可在运行中绑定到不同类型的对象,可以在不同类型中转换
答:
int("123")
#若字符串为"12a3",则会在运行代码时报错
答: 动态类型的优势:
代码简洁:无需冗余的类型声明,提高开发效率。
灵活性高:适合快速原型开发和脚本编程。
动态数据结构:如字典可存储任意类型的值。
潜在风险:
动态类型可能导致运行时类型错误(如对字符串进行数值运算),需通过测试或类型注解(Type Hints)辅助预防。
答:input()
函数是从标准输入(通常是键盘)读取用户输入的内容,并将其作为字符串返回。
应用场景:获取用户的文本输入,例如配置参数、选择项等。
age = input("请输入你的年龄")
print(f"请确认你的年龄为{age}岁")
eval()
函数是将字符串作为 Python 表达式执行,并返回表达式的计算结果。
f_x = input("请输入一个数学表达式:") # 用户输入 "3 + 5"
result = eval(f_x) # 计算 3 + 5,返回 8
print(f"计算结果:{result}") # 输出:计算结果:8
答: ==检查 x 和 y 的值是否相等,返回布尔值 True 或 False。is检查 x 和 y 是否引用同一个对象(内存地址相同),而非值相等。
a = 1
b = 1
#此时a与b表示的的值相等,id(a)与id(b)也相等
a == b
a is b
c = 66
d = 66
#此时c与d表示的的值相等,id(c)与id(d)不相等
c == d
c is not d
e = 66
f = 99
#此时e与f表示的的值相等,id(e)与id(f)不相等
e != f
e is not f
答: and、or、not分别表示逻辑运算中的与、或、非运算。
and:同真为真,有假则假
print(3 > 2 and 4 > 3) #Ture
print(3 > 2 and 4 < 3) #False
print(3 < 2 and 4 < 3) #False
or:有真则真、同假为假
print(3 > 2 or 4 > 3) #Ture
print(3 > 2 or 4 < 3) #Ture
print(3 < 2 or 4 < 3) #False
not:真即是假、假即是真
print(not 4 < 3) #Ture
print(not 4 > 3) #False
答: 在input()
外套用int()
可将输入数字转化为整数类型。若用户输入的不是数字,程序会报错。
x = 5
if x > 3:
print("X 大于3")
if x > 4:
print("X 大于4")
if x > 5:
print("X 大于5")
答: 输出结果为:
X 大于3
X 大于4
因为三个选择结构独立运行,前两个选择条件满足,最后一个不满足,故只执行前两个输出结果。
题目描述
输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并计算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角度制)
A = a c o s ( ( a ∗ a − b ∗ b − c ∗ c ) / ( − 2 ∗ b ∗ c ) ) B = a c o s ( ( b ∗ b − a ∗ a − c ∗ c ) / ( − 2 ∗ a ∗ c ) ) C = a c o s ( ( c ∗ c − b ∗ b − a ∗ a ) / ( − 2 ∗ a ∗ b ) ) A=acos((a*a-b*b-c*c)/(-2*b*c)) \\ B=acos((b*b-a*a-c*c)/(-2*a*c)) \\ C=acos((c*c-b*b-a*a)/(-2*a*b)) \\ A=acos((a∗a−b∗b−c∗c)/(−2∗b∗c))B=acos((b∗b−a∗a−c∗c)/(−2∗a∗c))C=acos((c∗c−b∗b−a∗a)/(−2∗a∗b))
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边,A、B、C分别表示三边对应的角
输入输出描述
输入六个数据,分别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x1、y1、x2、y2、x3和y3,数据之间用空格分隔
输出三行,分别为A、B、C三个角的度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示例
输入:
1 1 6.5 1 6.5 2.5
输出:
15.26
90.00
74.74
答:
import math
# 读取输入的六个坐标值
x1, y1, x2, y2, x3, y3 = map(float, input().split(" "))
# 计算三条边的长度
a = math.hypot(x2 - x3, y2 - y3)
b = math.hypot(x1 - x3, y1 - y3)
c = math.hypot(x1 - x2, y1 - y2)
# 使用余弦定理计算三个角的弧度
A_rad = math.acos((a*a - b*b - c*c) / (-2 * b * c))
B_rad = math.acos((b*b - a*a - c*c) / (-2 * a * c))
C_rad = math.acos((c*c - b*b - a*a) / (-2 * a * b))
# 将弧度转换为角度
A_deg = math.degrees(A_rad)
B_deg = math.degrees(B_rad)
C_deg = math.degrees(C_rad)
# 输出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print(f"{A_deg:.2f}")
print(f"{B_deg:.2f}")
print(f"{C_deg:.2f}")
题目描述
如有一个2×2的线程方程组:
a x + b y = e c x + d y = f ax+by=e \\ cx+dy=f ax+by=ecx+dy=f
你可以使用克莱姆法则解该线性方程:
x = e d − b f a d − b c , y = a f − e c a d − b c x=\frac{ed-bf}{ad-bc},y=\frac{af-ec}{ad-bc} x=ad−bced−bf,y=ad−bcaf−ec
其中 a d − b c ad-bc ad−bc 为判别式,如果为零则输出无解
输入输出描述
输入a、b、c、d、e、f六个数据,数据之间用空格分隔
输出两行,第一行x的解,第二行y的解,保留一位小数
示例1
输入:
9.0 4.0 3.0 -5.0 -6.0 -21.0
输出:
-2.0
3.0
示例2
输入:
1.0 2.0 2.0 4.0 4.0 5.0
输出:
无解
答:
# 读取输入的六个系数
a, b, c, d, e, f = map(float, input().split(" "))
# 计算判别式
dis = a * d - b * c
# 判断是否有解
if dis == 0:
print("无解")
else:
x = (e * d - b * f) / dis
y = (a * f - e * c) / dis
print(f"x = {x:.1f}")
print(f"y = {y:.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