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回忆中的人‖第一章 “别人家的孩子”啊胜

第一章  “别人家的孩子”啊胜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骄傲,听话懂事的孩子总会成为别人夸赞的对象,也总会成为别的父母教育他们孩子的榜样,所以孩子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你看看别人家的谁谁谁,人家学习好,会干活,又懂事,有礼貌,再看看你……” ,但是榜样其实也很难做,最可怕的就是父母也认可自己孩子是榜样了这个标准,那孩子就不能犯一点点的错误,俗话说,老天为你关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大概就是有得必有失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而啊胜就是别的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1998年在Z国G省D市陇县的一个乡镇小山里,一个男孩出生了,提起98年估计很多人会想起那年的大洪水吧,庆幸的是他的出生还不是多雨的季节,仅有初中学历的父亲给他起名啊胜,也许是想让这个孩子在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中胜出吧。因为在那时的乡下结婚比较早,所以初为人父人母的他们并不知道该怎样去带孩子,所以啊胜刚刚出生是由奶奶教母亲带着的,至于父亲二十多一点的他放在现在应该还是个孩子吧,在那时的他应该还没有学会怎么去疼这个孩子吧,所以他只是继承了爷爷对他的严格要求,让他也学会了去严格要求这个孩子,这大概就是小时候的啊胜听话懂事,胆小,后来释放之后的啊胜叛逆的原因吧。

      转眼啊胜已经两岁了,已经学会了走路了,母亲后来告诉他,他比同龄的孩子学会走路迟了一年多,邻居大伯家的堂弟比啊胜小一岁,人家已经会走的时候啊胜还不会走路,这时候的啊胜应该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候吧,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可是正是这时候爷爷说要分家了,分完家后,爷爷奶奶去了二叔家,啊胜跟着年轻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去地里干活,两岁多的啊胜就被带到了地里,因为走路还不太利索,就在地里爬着,晒着太阳,母亲后来还跟他开玩笑说他现在那么黑是小时候晒得。三岁那年,听说去新省摘棉花可以挣钱,父亲因为要忙地里的活,母亲便一个人踏上了去新省的路,那半年啊胜是和父亲一起度过的,父亲不怎么会哄孩子,一哭就是喊骂,母亲不在的日子里,小啊胜哭了一次又一次,然后就是父亲骂孩子,奶奶骂父亲,后来干脆就奶奶带啊胜了,影响中那时候他玩的很开心呀。终于半年后母亲回来了,带来了从来没有见过的糖果,这些糖果也成了母亲每次出远门哄孩子的理由,但是如果不是迫于生计,有哪个母亲愿意丢下自己的孩子远走他乡呀,也许是血浓于水吧,虽然半年没有见,但是啊胜对母亲没有一点陌生感,吃着母亲带来的糖果,待在母亲的怀里,他是那么的开心,那么的无忧无虑。

      时光转瞬即逝,转眼啊胜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那时候还有学前班,这就是啊胜的上学生涯的第一站,开学第一天,他认识了好多小伙伴,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和他一起玩过,他唯一的玩伴就是大伯家的堂哥了,小时候经常一起玩泥巴,现在突然多了这么多伙伴,他应该是开心的吧,可是事实是他并不开心,因为啊胜是“别人家的孩子”,从小有父母的约束,他失去了孩子的天真,他的记忆里只有父母对他的教育,父母告诉他不能玩太久要好好学习,要听话要……于是他在学前班没有朋友,他只能看着别人下课的时候打沙包,捉迷藏,而他是孤独的,开学几天后就有孩子哭着不去上学了,其实啊胜也不想去了,毕竟学校没有家里自由,但是母亲告诉他:“不能和不去学校的孩子学习,你要好好学习”,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去学校了,因为母亲不放心他一个人去学校就把他交给上六年级的小姑姑带着,终于有一天小姑姑不想带啊胜了,那天早上没有叫他去学校,没错啊胜就是这么讨人厌吧,从小就没有人喜欢带他,那天他终于爆发了,他哭着告诉母亲:“我不去上学了,我怕我考上了大学家里没有钱供我上学”。其实这只是他的借口,因为他知道如果明着说自己不去学校的话会挨打吧。就这样,在乡下地里的一对中年夫妇和两位老人劝着一个孩子,告诉他:“你只管去上学,家里攒够了钱,可以让你读大学”。也是吧,在零几年已经重视教育的年代考一个大学应该是最荣幸的了吧,即使啊胜才上学前班,其实他才八岁,这已经成了家里人对他的寄托了吧,他没有辜负家里人的期望,他重新背上了书包去了学校,他心里装的是那个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考大学,他继续做他的“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在玩他只在旁边看着,他从来不参与,因为父母说过他要好好念书,爷爷奶奶说他要考个大学,不能玩,正因为这样他就是别的小朋友眼中的“怪物”,所以没有人愿意和他玩,他八岁就是孤独的呀。

      如父母所愿,啊胜上了一年级,他是三好学生,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见人有礼貌,大方,因为母亲告诉过他:“看见长辈要主动问好,假如别人要你的东西你就大方给他们,他们只是试试你,你看你给他们都不要吧,他们就是跟你开玩笑”,就这样他试了,果然大人要他的东西他主动给了大人反而不要了,只有一次,一个叔叔要他的杏子,他给了,可是叔叔拿着吃了一个,他觉得这跟母亲讲的不一样啊,所以他哭着缠了那个叔叔两个小时,母亲怎么劝他也不松手,结果就是一顿打,从那天后他会主动给别人东西,别人拿走了他也不会再说什么了。就这样啊胜是村里孩子的榜样,谁家孩子不听话家长教育孩子都是你看看人家啊胜之类的,在学校他也听话,学习成绩优秀,因为啊胜是“别人家的孩子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在回忆中的人‖第一章 “别人家的孩子”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