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节课浸润在书香里渡过(一)——教师小组读书分享,我一直在场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一直到下午第四节课我始终在三楼会议室,基本没有动地方,听取七八年级五个小组的四月份阶段性读书交流汇报。

          四月份共读书目为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但因为疫情原因,没有办法买快递,所以有的老师纸质版书没有能够及时买到,就读的电子书或者读的其他书目,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个别人耍小聪明——嫌书贵,没有买这本书,书贵吗?买化妆品、买衣服、买鞋、买零食毫不心慈手软,一点也不嫌贵,说到底是思想认识的问题、境界的问题、格局的问题、骨子里的问题,对此我在小组交流完毕时也委婉地对个别老师提出了批评。希望今后杜绝此类现象,作为老师我们要在阅读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为什么要共读呢?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也就是自觉性还不够高,觉悟不够高,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所以需要有个共同体来约束大家,这个共同体就是集体共读一本书、小组共读一本书,目的就是督促大家一起阅读,集体成长……

     

现摘录几个老师的精彩发言片段分享一下:

数学老师常娇娇:我们身为老师对于自身的生命价值也都有些迷茫不知如何解决时,我们又怎样才能担负起给学生解惑的责任呢?通过读书后,我更加深刻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想要帮助学生成长,首先要更加的去完善自己。

政史老师车梦雅:除了读书以外,我认为还应该八所阅读书籍与反思相结合,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课,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育行为,这样才能促进我们更快的成长。

英语老师施亚玲:令我感触较深的是“老师无意的一句话竟为孩子造成了这么巨大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在学习某一学科或掌握某一技能时形成了不应该有的、不可逾越的墙。”其实,每个孩子都很在乎他们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喜欢自己。有时老师无意的一句话会让孩子们伤心很久,甚至破罐子破摔,跟老师成为对立面。因此,我们对孩子一定要有耐心,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注意自己的言辞。

七年级语文老师张楠楠:印象最深的便是开篇于老师与学生们初次见面的时候,可以说相处不太好,直到他在孩子面前露了一手。因此,于老师也推崇教师要多才多艺,让学生有崇拜、信服的理由。我认为这也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另一种写照。特别是师生初次见面互不熟悉,也就更需要这种崇拜的力量;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于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懂得摸规律,防患于未然和进行合理疏导。

尤卫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业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联系在一起,可能关系着孩子的一生。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经常竖起大拇指,表扬学生,尽管学生离我们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让学生看到希望,树立自信,他们会更加有兴趣去学习。

七年级语文老师李韦龙:最近在读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还真是“漫记”,一个个精炼短小的故事,却都蕴含着令人深省的道理,如果时间充裕,读进去简直停不下来。就这段时间阅读的管理学生方面“堵不如疏”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前几天天气热了几天后又转凉了好几天,我就总在提醒我们班的孩子,要根据天气情况添加衣服,尤其早上和晚上,外套是一定要穿的,还告诉他们知冷知热,下雨天知道带伞才是真正的成熟。班上的孩子们大多还是听我的,但还是有几名男生一件半袖从早穿到晚,有时看着他们胳膊往衣袖衣服里紧缩,明明很冷,还嘴硬的说不冷,真是让我又担忧气氛。这一天下晚三同学们上完厕所站队的时候,我想起于永正老师说的话,决定试验一下,说道,要说聪明,还是人家李佳林聪明,不但成绩优异,还懂得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所穿什么衣服,既得体大方,又不让自己冷着热着。我没提那几位“半袖大将”,但第二天他们果然都穿上了外套。老话诚不欺我,果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呀,教育智慧就蕴藏在书里……

       

      我边听着老师们的发言,边做扼要记录,从老师们的发言中,我似乎感觉到了老师们成长的一种姿态。

         

      今天这五节课浸润在书香里渡过,但是没有感觉到累,因为听别人分享也是一种收获。

        2022年5月1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五节课浸润在书香里渡过(一)——教师小组读书分享,我一直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