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种角度看待历史人物(单沚芊)

用多种角度看待历史人物
历史长河滚滚,出现了许多风云人物,如何评价一位历史人物,不仅要熟悉历史背景,更要用全面的角度,多元的史观去看待。
一代之雄,曹操,就是一个例子。在人们的心中,他留下的大多是奸诈狡猾、阴险多疑的印象,就连在京剧中,也是赋之以“白脸”,这是一种典型的用主观感情去看待历史人物的现象,脱离了时代背景。所以,人们更应该用多种角度去看待历史人物。
  蔺相如,世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但也有的学者认为他是一个空会说,难以有伟大实践的人,还有的人认为,他的成功完全是因为上天的袒护。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位历史人物呢?首先,应该从他所处的背景分析。他所在的国家,是赵国,赵国国力雄浑,是实力仅次于秦国的第二大国。赵国对人才的考察,不在于能不能做,而在于能不能说,这种不健康的学风,给蔺相如一展才能提供了机会,同时,相辅相成,也助长了蔺相如的口才。蔺相如这种在赵国的成功,便有了可能性。然后,是评判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得知秦国要以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时,蔺相如马上去劝谏赵王,以‘不答应秦国,不行;不派人奉壁往使,不行;去个人,非我不行’的逻辑,为自己竭力争取一展才能的机会,并许下“城入赵而壁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不轻的承诺,为自己的风光大展打好开头。由此可见,蔺相如是一位善于抓住机会,表现自我的人。这是他的第一个由完璧归赵一事看出来的人物形象,接着按着这件事件分析。蔺相如来到秦国,先是将和氏璧给秦王观赏,待观察到秦王毫无拿出十五座城池交换的意思,马上急中生智,撒谎说壁有瑕疵,要指出给秦王看。这样不用抢不用夺,和氏璧又回到自己手上。可见他的临场反应之快,思维之灵活。接着,他敢将自己与和氏璧连同在一块,稍有不快变拿壁做威胁,让秦王以九宾之典表示对赵的尊敬,又让秦王斋戒,实则已偷偷命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兑现了对赵王的承诺,保全和氏璧,又让秦王无可奈何。在后面的淹池之会中,他还以牙还牙反击秦王,也使秦王无可奈何,由此可见,蔺相如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当然,并不能只从好的方面通过这件事情看待蔺相如,评价历史人物最忌讳的就是以偏概全。反面想想,如果秦王是一个暴虐蛮不讲理之人,如果赵国没有可与秦国相媲美的实力,如果天下人都不同情弱者,认为赵国失信于秦国,那么完璧归赵,真的能完璧吗?而赵国,又还能存在吗?蔺相如私下送走和氏璧,是谋,也是莽。搞好了,便能美其名曰“完璧归赵”;搞砸了,不只是失去和氏璧那么简单,就连失去赵国,也该是在意料范围中的事情。所以,蔺相如也是一个有一定运气的人。他的有勇有谋,还夹杂了鲁莽,考虑问题的不全面。总而言之,他是一个以走钢丝方式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评价历史人物,首先要结合历史背景,再是通过事件或史料评价去分析,最后最重要的就是用全面的角度去看待,主观感情不能太多的左右。评价一个人是怎样的,没有对与错,只有合理与不合理。当然,有时候也需要大胆的假设与想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多种角度看待历史人物(单沚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