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高级五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1027天 2021—4—4
去年十月份,我买了李雪老师的《当我遇见一个人》,当时只读了十几页,因为没有时间就放下了,今天终于把这本书读完。
这是写母婴关系的一本书,对于即将成为父母的人来说,这本书是必读的教材。在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
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一、觉察——遇见内在的婴儿;二、态度——放下评判,全然看见;三、关系——童年的沟通模式,决定未来的关系模式;四、内在——会痛的不是爱;五、外在——你配得起更好。
母婴关系决定人生的起点,孩子通过内化与父母的情感关系来学习成长,童年的关系模式与长大后的事业、婚恋、养育等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这部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比如:
1.爱孩子,便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爱孩子也是爱自己内在受伤的小孩。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2.婴儿需要经常通过妈妈的抚慰来确认自己和妈妈的存在,就像照镜子一样,婴儿通过妈妈温情的容颜,映照出自己,感受到自己。有些边缘型人格障碍者,他们曾经很少得到妈妈深情的关注,看到的是妈妈空洞无物的眼神。
3.在为任何人好之前,先为自己好,让自己好起来,是为别人好的前提。婴儿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是父母疗愈自己的最佳机会,这个机会用好了,父母就可以像乘火箭一样迅速成长。
4.婴儿一出生就处在全能自恋期,认为世界围着自己转,自己对世界有掌控感,世界与我一体。父母满足婴儿的自恋是婴儿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也是婴儿从自恋中走出来的基础。若全能自恋期遭受重创,成年后仍然追求绝对控制。
5.真正的勇士,是直面痛苦,向内看的人。
6.若孩子的需要经常被批评,被刻意延迟满足,他成年后可能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像填不满的无底洞,再多的物质也弥补不了爱的空洞;二是压抑的老好人,不敢为自己争取利益,该拿的都不敢要,同时也很难拒绝别人,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只付出,不索取,老是吃亏,积攒一肚子怨气。
7.父母今天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也就决定了明天别人怎么对待你的孩子。
8.退行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表明孩子过去受过的创伤正在疗愈。有退行现象的孩子,一方面说明有心理创伤,另一方面也说明父母给予的爱和自由多了,孩子开始相信爱了,才敢将创伤释放出来。创伤释放得越早,心里愈合得越好,也越容易与周围人融合。每个人的内在都有疗愈的种子,无论创伤多严重,只要遇到合适的环境,疗愈都会发生。
9.全然的允许,才是真爱。
10.父母放下评判,才能全然看见孩子。不打扰,是一种尊重孩子内在成长节律的大智慧,父母不用惯性思维框住孩子,孩子才能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去体验属于他的无限可能。父母过去走过的弯路,可能正是孩子未来开拓的蓝海。
11.父母每天对孩子说无数遍:小心!危险!不能碰!孩子感受到父母持续的焦虑和担心,于是会把外部世界各种不熟悉的东西都视为危险的、有敌意的,从而压抑探索世界,学习新鲜事物的动力。
12.所有顽固的坏习惯背后,都是爱匮乏的痛苦呐喊。真实勇敢地投入生活,让爱流动起来。
13.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迹象,那是因为还没到那个时间点,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14.在心理咨询中,一旦我升起“正确、应该、更好”之类的念头,就会和来访者失去联结。来访者也许会在头脑中赞同我,但他的身体能量会退缩,以表达抗拒。孩子更是敏感,无论父母的话说得多漂亮,貌似多尊重孩子,但只要起心动念想要改变孩子,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爱,而是能量被阻塞。
15.投射是有能量的,如果父母坚持不懈地把负面的担心和评判投射给孩子,就等于在给孩子创造一个负面的现实。再好的孩子也会被父母长期的负面催眠搞砸。
16.给孩子生命最好的滋养是确认孩子的感受,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关注。
17.心理咨询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咨询师像好父母一样,不断确认来访者的真实感受,帮助其重新构建真自我。感受被确认,存在就会被确认。
18.冲突是生命历程中必然的体验之一,是孩子生命张力的体现,孩子的能量像天然流动的河流,一会儿平缓,一会儿湍急,有平流,有漩涡,一切本是无常的体验,体验之后才能感受生命的真谛。
19.孩子本无事,父母自扰之。
20.心理治疗的重要功能是把潜意识的感受意识化,让潜意识的感受被意识承认,两者逐渐合一,不再分裂,创伤便会弥合。所以,诚实的父母不扭曲孩子的感受,不扭曲就不会分裂,孩子的创伤就会自然疗愈。
21.家长每一次为孩子好的控制,都是在削减孩子的自由创造力,消耗孩子的生命活力。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为别人好,结果通常是双方都痛苦不堪。
22.不懂拒绝的关系,看似一时保住了表面和谐,暗中却累积了很多愤怒,最终破坏关系。
23.我若放手,没有人能抓得住我,囚禁我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若我心中没有控制别人的欲望,任何人也无法控制我。
24.一个人攻击行为背后是对爱的强烈渴望。
25.抗拒让能量固结,而接纳让一切自然流动,呈现完美的安排。
26.在与父母的关系中,我们形成了太多负面的限制性信息,仅仅认识到这些负面信念,还不是真正的解脱,真正的解脱是从正面信念中解脱,从真善美的概念中解脱,回归本质。
27.觉知就是全然的体验,是觉知的最终境界。
28.孩子对父母传递的能量非常敏感,如果父母传递的是制约和沉重感,孩子一碰到这个东西就能感受到,所以宁愿不碰。
29.对孩子来说,快乐不在于价格标签,而在于被父母充分看到和回应。有人说的很好:如果我能吃两块巧克力,而你愿意给我十块,那么剩下的八块都在说“我爱你”。
30.父母无论贫富,都可以向孩子传递: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拥有一切最好的东西。那么孩子未来自然会物质丰盛,而且不执著于奢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