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名门望族背后的秘密

20200824读书笔记

(十七)朱熹家族

186节 朱熹家族。一个人是如何成人,成才,成事的?想搞懂自己与他人。有一天,我发现搞懂自己与他人还是不够的,还要搞懂人生,当我去探索人生的时候,我是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不是为了学习历史,而是需要探索东方智慧。不是为了探索东方智慧,而是为了寻找人生答案。朱熹是一个从天理之人,从小想搞懂天下万物。把道和理都要研究透。因此成为了我要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带着朱熹为什么会成为朱熹的思考,我开始了研究朱熹之路。翻阅了一些关于朱熹的故事与资料,亲自走访了朱熹的故居,还有幸与研究朱熹的学者成为了朋友。接下来的几集,希望对你的人生经营有更多的启发,朱熹生于儒学世家,朱熹家族在朱熹出生前的十代,已经是当地的儒学世家。历来以儒学为导,重文尚武,诗书传家,祖父朱森是一位大儒,父亲朱松20岁高中进士,朱熹五岁那年,父亲突然间指着天空问朱熹,那是什么,朱熹回答说那不是天吗,父亲又问天外有何物啊。父亲这么一问,从小朱熹就发愿,一定要成为一个穷尽天理之人,加上父亲本是程颐,程颢理学思想的追随者,而且朱熹从十岁开始就立志成圣。穷天理,成圣人成为了朱熹一生的追求,14岁之后,父亲离世。后又追随屏山先生,刘子翚,绩溪先生胡宪,白水先生刘勉之学习,朱熹不到20岁便高中进士。最终成长为第二个孔子,他整理集注的是四书五经,成为了近千年科举考试的教材。有些树本来可以长30米高的。如果碰到不合适的土壤和气候。只能长三米高。可能最终只能长到三米高,但在合适的土壤中,合适的气候里,再加上本身的气质,一棵树定能长出最好的状态。从以上来看,朱熹的成长很显然是长到30米高的那种,他成长于儒学世家,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全是儒学,思想与三观都受正宗儒学所教化,从父亲和三位老师身上受到身教,与言教,再加上从小受父亲的影响,立下大志向,最终让朱熹成长为万世师表。境教身教言教三项是影响人的信息渠道,再加上离场教育,在场教育三观,志向及家中的爱,让一个人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本人在多年探索人是如何成长过程中。给我的感受是一个孩子从小要养成穷天理的好习惯,刨根问底,追溯根源这是让一个人成为专业性人才必备的品质,

187节,人处于迷茫的时候,心情都会处于负面压力的状态之中,生活中有一些人经常莫名的难过,失落与迷茫,有些人会莫名的喜悦。如何才能做到清明喜悦,越来越轻松自在呢?今天给你一项开眼界的启迪。朱熹认为天下无书不是合读底,无事不是合做底,若一本书不读,这里便缺一书之理。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朱熹提出要开眼界,格尽天下物。理即出现。这叫格物致知,读的书越多,就越明理,做的事越多,就越懂事,探索的事物越多,就越清明,最后,人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迷茫与失落,也就是迷茫,其实就是来自于无知,无知是人生最大的障碍。不学一课,变缺一课之理,也是这样的道理。走出瓶颈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了,只要有不懂的就要搞懂。把这句话送给孩子,孩子成绩自然就好吧,只有不懂的就要搞懂这句话,送给自己,人生经营的成果就好了,把伴侣搞懂,关系就好,把事业经营的规律搞懂,事业经营就好了。把身体健康的知识搞懂,身体就好,也就是说,人生要做到各方面都好,给我的感受是,很多迷茫与失落是源于无知,改变现状的方法就是学习,把不懂的问题搞懂,升级自己的认知系统,你就会变得懂事,明理,清明喜悦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索名门望族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