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成颗籽(第三稿)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中华经典诵读专项培训感悟

商都县第三中学赵玉

2020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个灾年。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肆虐大江南北,全国上下停工停产,居家防控,共同抗击疫情。到三月底,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初三年级开学,学校工作逐渐转入正轨。

五月份,接到工作室通知,登录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泛在学院报名参加中华经典诵读专项培训。5月25日至6月21日,每天戴个大耳机,守在电脑前听名家介绍背景,观名师解析内容,赏大咖激情诵读,学大家现场挥豪。一个月后查看考核得分,居第三揖第一期第九名,获优秀学员称号。

种下一粒粟

诵读,自认为是自己的强项。参加培训就是提升诵读水平,肯定能顺利结业,故没有太大压力。但第一周诵读作业评分只得了78分,多少有点着急。从源头寻找原因:重新学习了第一周的所有课程(包括每晚的加餐课程和木子老师的辅导),从中发现了得分不高的原因。

如何提高作业评分呢?首先是诵读得过关。反复观看名家诵读,从细微处体会老师在技巧、气息、情感、发音四个方面的表现方式,从中找到自己的短处进行模仿和改进,以达到诵读水平的全面提升;其次是对诵读作品的理解。听专家解读是对文本理解的基本途径,上网查阅资料则是提升理解深度和广度的又一关键途径;最后是录音设备的选择和录音作业的后期编辑也是提高作业评分的重要途径。以上三点都得过了自己这一关才能上传。

附加分是学习考核中的一项重要加分项目,每天学习完后,写一写自己的所得、所想也不会费多大的事儿,但能给最终成绩带来一定的“创收效益”,何乐而不为呢?

基于以上考虑,确立了一个小小的学习目标:作业平均分和附加分加起来90分以上,坚持努力,争取达标!

努力见成效

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失败。我是这样教育我的学生的,也是这样提醒自己的。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后,我便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坐下来,认真地听、观、赏、学和练习。

首先,深刻理解每一篇诵读作品的内容是诵读好作品的基础。所以在每天的学习中,先反复地、详细地听和读背景介绍,从中了解写作背景,探讨作者的性格、爱好、志向和他的作品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去听专家的讲解,才能保证能听懂专家的分析和讲解,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才能找到与专家产生共鸣的接点。

其次,诵读水平是本次培训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考核指标为:语音发声、共鸣气息、技巧运用和情感表达。每天学习完都要自己朗读所学作品,能够流利地背诵下来时就进行录音。用自己的作业与专家大师的作品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后进行二次甚至多次重新录音,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一周的最后一天再把一周内所有的作业进行对比,选出最满意的作业提交给平台,作为本周的作业。

第三,录音及后期制作。诵读作品也要讲求美感。配乐是美化音频的重要手段。所以提交作业前,都要给作业配上合适的音乐,让作业中自己的声音与配乐尽可能地融合在一起,让自己听起来比较舒服了作业才算完成,才能上传。

所以,那在专项培训的一个月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戴着个老式的大耳脉,守在电脑前不断地听、读、修改作业。一个作业往往录音数十次,听了再修改,改了再录,录音满意了再进行配乐、调整音量,最后合成,如此反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周的作业成绩一下子提高了八分,第三周的作业又提高了四分……作业评分的提高,让我体会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收得金种子

收获一:于诵读欣赏中,感受经典之魅力。方明老师、康辉老师、欧阳夏丹老师用极富情感的诵读,引领我们走进中华经典作品中,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其博大精深。“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道出老子虚静柔顺的魄力所在;“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读出李白忧国居民的爱国情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显出诸葛亮淡泊名利的修身之道。由古及今,想到今天,我们国家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兴旺,民族昌盛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与活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收获二:赏名家解读中,体会经典的文学魄力。郦波老师、康震老师、李山老师的精彩解读,让我领略了古人炼字之深,用韵之妙和意境之美。“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流汴州”,一个醉字,既写出了杭州美景的醉人,也写出南宋统治者的对西湖歌舞迷醉,更把作者对当局者贪图享乐不思收复的反感和担忧揭示得淋漓尽致。

收获三:作业提交,提升文学美感。在第一周作业评比失利后,仔细琢磨除诵读作品本身的固有的水平外,能否提高自己朗读作品的美感呢?想到配乐朗诵是提升作业美感的一大途径。于是,录音、配乐、音乐剪辑、音量调试、录音作品格式转换成了提交作业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有时一个不足一分钟的作业,反复地录音、调试、修改竟能耗费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提交的作业由原来的78分,提升到86分、91分、92分……

收获四:勤于写作、勤于总结,好处多多。每天学完一天的课程,都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下来,作为当天的作业,提交到“我的播客间”,与其他学员分享。一个月来共写作心得体会12篇,5000多字。也为考核成绩赢得了附加分10分。

收获五:勤于练习,战胜自我。总认为自己的年龄偏大,朗读水平提升难度大,不愿主动突破。在一个月的培训中,每周周三和周日两天的晚上,木子老师会利用晚上时间在微信群里进行问题答复和朗读技巧指导。跟着老师练习,从刚开始的不好意思分享自己的朗读音频到后来主动录音、主动分享,自我感觉朗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培训结束后,一位云南的老师主动加我微信,要求我为他录一段音。这是我一个月专心培训的最大成就。

收获六:做到了真正的学习,真正地进行了诵读。最终,6月21日查阅成绩时,以96.75分(四周平均分86.75分加附加分10分),总评成绩排名第九的好成绩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中华经典诵读专项培训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但诵读提升还在继续,一次培训将受益一段时间甚至长期受益。由此,我们应该相信,只要春天种下一粒希望的种子,秋天定能收获金色的果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种一粒粟,秋收成颗籽(第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