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自己

阅读内容《走出剧情》03-159页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天然的精神内核来指引,父母能做到最好的事情,就是保护这个精神内核不被破坏,在爱和自由的土壤中智慧会自然生发,养育孩子不仅是为了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成长,当我们肯放手给孩子自由,当我们肯把注意力从挑孩子毛病转到自己的内心,为自己而活,就是放过孩子,也放过了自己。

评判无论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正面意义,只会加重自己内心的分裂和痛苦,因为当评判别人的时候,我们的人际关系不可能舒服,自己也不可能轻松愉悦,更何况,我们看到的情景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事实,只有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全部的存在,才会明白每个人每个当下的行为选择都是有原因的,在全部的真相面前,所有的评判都会消失,当然我们有时无法看到全部的真相,但至少可以在评判的念头升起时,觉察自己内在的分裂和恐惧,对别人少一些评判,也是放过自己。

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先从自己开始,学习直接简单的表达需求,包括直接简单的拒绝别人,而不是先去证明需求不合理,证明你是错的,所以我拒绝你,那样被拒绝的话,谁都会不开心。

无论多么好的关系,发生冲突,彼此之间失去连接,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怎么修复关系,有没有勇气去修复?能不能把针尖对麦芒这种尖锐的能量变成即使有冲突,我依然爱你,来抱一抱,我们可以继续谈论冲突,同时确信彼此相爱。

可以发生冲突,也可以和解,这是一个人人格健康的重要标志,要想拥有这样的健康人格,首先得有一种信念,相信自己是结实的,不会因为对方表达了攻击性而破碎,不会因为害怕被报复而压抑攻击性,相信父母是结实的,虽然我们表达了攻击性,他们可能会难受,但是不至于陷入无休止的抑郁和痛苦中。

解套是一个涅盘重生的过程,大部分人做不到营养成分,只能靠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觉知来让河流改道,每次觉知就好比铲一铲子土,日积月累,庞大的河道终究会被改变,在解套的过程中有一点尤其需要注意,当你发现自己又要重蹈覆辙的时候,不要指责自己,埋怨自己怎么这么蠢,又跳坑了,而应该表扬和鼓励自己,好吧,我终于觉察到这个坑了,这就是一次跨越性的成长,非常棒的觉知,哪怕你已经跳进坑里,要允许自己在坑里,同时觉察为何会跳进去,觉察进去的感受,觉察鼻青脸肿的感觉,这些觉知会慢慢培养出观察者的距离感,也就是说,最初你扮演这个剧情角色时是100%投入的,你跟角色完全一体,而觉知会让你慢慢后退90%,80%……你会知道,这些角色确实在我身上存在,但那不是我,我可以更自由地选择,我的存在要比所有剧情宽广得多,人格也越来越宽广,就这样一步一步慢慢的跳出来。

界限即自由,但我们能够尊重每个人的界限时如果我们,如果我们真的想帮助对方,方法一定不是进入对方的剧情去扮演角色,或者先把他拽出来,我们能做的最好的帮助就是尊重他,如他所是,活好自己。或许当你活好了,自己从套路中解脱出来,就等于给对方做了一个好的示范,让他看到自己要跳出剧情的可能,先让自己获得自由,先为自己创造丰盛的人生体验,这是我们能为亲人朋友做的最好的事情。

内在问题模式的呈现,几乎无可避免的会触发我们的焦虑,让我们特别想改变自己,活成更好的样子,这种内在动力非常珍贵,这是它驱动着我们不断认识自己,深挖自己,成就自己,然而如果我们过于用力,就要看看这背后又发生了什么剧情,也就是说,我们想活得更好,确实需要不断的让自己成长,但是,一旦用力过猛,这种美好的成长动力也会变成新的牢笼。

当一个孩子得到无条件的陪伴,无条件的允许时,他的状态自然会慢慢改变,成年人也是一样,也需要无条件的爱来静待花开,做自己最好的父母,不含期待的陪伴自己内在的孩子。

无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发现多少问题模式,分析出多少扭曲的动力,都要保持一种温柔的觉知,我不是要训练和改变自己内在的小孩,而是要试着去理解他,陪着他慢慢走。

希望每个人都能放过自己,温柔以待,最快的成长路径,其实恰恰是最温柔,最不用力的——看见自己,放过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放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