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

因为早就铁了心要复读,高考志愿对我们来说似乎不是个问题,但是老公依然比较认真地给儿子报了学校,当然都是些可望不可即的好高校,如果录上就是天上掉馅饼,可堪记入高考录取史册的奇迹。

初出成绩时,我们手里拿着厚厚的两本招生手册,虽然老公几年来成功地帮多位亲戚朋友报考了满意的学校,虽然很想在今年能为亲儿子大展拳脚,我们还是在报与不报这间纠缠了好多天。最终决定填志愿一是想再给自己一次实习填报的机会,二是让孩子看看这些就是他应该努力的方向,三是万一某个学校招生生源不足,自己能捡个漏呢?

说起志愿,到底是学校更重要还是专业更重要?有时想想,似乎大家选择的多是学校,尤其是孩子对自己兴趣长处不那么明确的,对学校的关注甚于专业,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同意调剂,调剂是多么不确定的一件事,如果调到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是上还是不上?

想来人生的不确定性在这里体现的应该是最明显的。人生走到此处,以前大家都朝着一个方向上,都有一致且明确的目标,但进入大学后,专业却为你的未来开启了另一条路,这条路是你往后余生的事业,是你赖以生存的饭碗,是你天天要面对的生活。如果入学后发现不喜欢,可以毕业后寻求改变,但却浪费了四年最珍贵的学习时光,而更多的人却只能适应。

报志愿时,儿子班的家长群里总有家长在叫苦:"怎么办啊?完全不知道怎么填志愿!" 想我自己,当年父母对专业也是一无所知,只想着孩子只要能走个学校就好,报专业只是望文生义,而且调剂更是最普遍的选择。这么多年过去,我们大学班里还在从事相关专业的只有一个,其他早就五花八门地干起了其他的事情,有在其他领域做得还可以的,也有混日子的,大学几年专业的红利是完全不曾吃到。毕竟以三十几年前的高考难度能考上大学已经算人才了,可是志愿的选择却生生让人生步入了一条弯道,且不知道走得回来不。

幸运的人早早就明了了自己的志向,高考时就认准目标,从专业的选择就开始着手,收取最大的利益;不幸的人不明白自己要什么,跟风或随心报个志愿,后来发现根本不喜欢,或者毕业后改行,或者毕生从事一份自己不爱的工作,也是可悲啊!

或许这就是人生吧?这也是人生多样性的一种存在吧?这也是世界的一抹色彩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