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20【Day252】今日完结NO.76《水晶男孩》

图片发自App

不知何故,这本书,好似微信读书就我一个人在读,书很短,但是感动的地方不少,很少看这样的短篇小说,这本书应该是张慧雯的成名作,所以先来看了这本。写景很棒,简简单单几句话让我对小男孩的遭遇感同身受,也许也正符合我曾经的一些回忆吧!

感慨之处三点:(有剧透,危险)

【1】乌合之众

(当然,乌合之众也并非一定是贬义词。推荐乌合之众这本书,虽然我还没看完。)

作为一个80末的人,由于小时候特殊的家庭变故,所以我对城镇有着很深的阴影。

人们心求于他,谄媚对他,人们心恨于他,睚眦必报,试问,这跟一个孩子有何关系?

水晶男孩走在街上,忍受是非争议,试问,他有何错?

甚至最后,被告知他禁止上街。连山间的野花和蝴蝶都不能再去告别。

看过的一个电影,是说一个科学实验,狱警和罪犯调换身份,后果大家可以猜出,罪犯不再是罪犯之后,也开始真的把自己当做狱警,后来场面失控,个别人终于在生死角逐中逃出监狱,那一瞬间再也没有狱警和罪犯,只有普通的人们,好似刚刚出生一般……看来一定的环境中,人们会把自己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和身份,甚至于迷失自己,人呀!人们呀!

【2】情景描写

书中很多天空,小草,天气,声音的描写,让我很熟悉,但似乎那感觉又很遥远,因为很久没有回到老家了,在乡村,

“他向上看到那些错落重叠的屋顶,漆着各种颜色,可他从来没有经过这些陌生的房子,看看它们有怎样的门、房前种着怎样的树和花草。有些夜晚或早上,他曾听到从某座房子里传来的歌声,或是某个窗檐下悬挂着的风铃,他倾听并想象出房子与风铃的样子、唱歌者和将风铃挂上窗棂的人的样子。”

“秋雨浸泡着窗台、屋角、街道和孤零零竖立着的店铺招牌,并将一切都涂染成腐烂的落叶的颜色。 ”

最后这段描写,让我感觉到深深的孤独,以及水晶男孩深深的孤独。

【3】亲情

亲情,并不一定十全十美,因为自我认知的局限性或者对环境的妥协,亲情也有可能是一种伤害,我们普通人可能偶尔会感觉一种龃龉在期间,但是文中这个特定的伤害,你不一定能直接看到,却可以感知,它无法改变。

因为自己也有孩子,对于孩子受伤哭泣是绝对无法承受的,水晶男孩的泪珠儿,在村民的眼中,算是长久以来能发现的唯一优点,于是人们见风使舵,可怜的是男孩的父亲,觉得这无可紧要,人们为什么要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呢?

刚看过月亮和六便士,斯特里克兰如若很早就到了塔希提,或者出生在一个更宽容的环境中,也许他能少很多痛苦。

总之,这篇小说短小精悍,无一废话,令人思考很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2.20【Day252】今日完结NO.76《水晶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