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效果不尽如意的三大坑

在这个多变的世界中,学习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很努力,可是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陷入了学习中的坑。那么学习中究竟有哪些坑呢?如何跳出这些学习的坑呢?这就是我今天想要与你分享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01、没有学习目标,只追求知识快感。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制定一个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一艘船在大海中漫无目的地航行,结果就会是东倒西歪,全程跑偏。学习也是如此,世界上的知识无穷无尽,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瞎学,那么会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精力、金钱,结果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制定目标是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

刚开始参加知识付费学习时,我就是一个没有明确目标的人,把学习当作快感,成了一名知识搬运工。面对每天各种各样的打卡,像一只无头苍蝇般机械式的完成任务,没有情感的投入,更没有深度的思考,每天看似很努力,实则不见任何成效。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我没有明确的目标,无法将时间和精力聚焦,效果当然不好。直到今年年初,将目标放在写作上,才开始有意识地搜集素材,养成写作的习惯。

然而,在书写了一段时间后,越来越迷茫,开始陷入自嗨和思维混乱的状态中。为了改变自己思维混乱的情况,开始参加各种各样的写作课程,希望通过方法的掌握让自己快速提升写作成绩。

这种想要快速拿到成绩的目标让我的思维走进了另一个极端,急于求成。后来发现光有目标还远远不够,还要学会目标分解,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让自己每天都能感受到成长的乐趣。

有了这个感悟后,开始调整写作方法,将一篇写作拆解成标题、结构、风格、金句等等具体小步骤,每个阶段进行单点突破的刻意练习,这样调整后,写作内容开始变得有模有样,内心也愉悦了不少。

从这个经历中让我感悟到:无论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不能只图知识快感。首先要明确一个具体的目标,这样才能确保前进的方向准确无误。同时为了让自己能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学会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做好目标拆解,每天做好当日的小目标,让进步看得见。

02、不升级学习方法,将一个学习方法奋战到底。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也就意味着要达成一个目标,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往往渴望通过一个方法达成所有目标,这种思考方式是本末倒置的。

就像《穷查理宝典》中的这个理论:在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来,所有的东西都会是钉子。所以,我们的思维也要学会灵活多变,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

作为一名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我在学习时最常用的一个学习方法是记忆,以为记住了就是学会了,以为知道了就是学会了。这种学习方法只停留在浅层次的输入层面,没有对输入的知识进行管理,更没有进行有效输出,所以一直以来,自己看来是很努力,却怎么也拿不到结果。

这究竟是什么呢?因为我把读书时的学习方法带入到了工作的学习中,然而工作中的学习讲究的是效率和学以致用,以前那种死记硬背的方法需要一次大升级。

究竟如何升级学习方法呢?建立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明确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研究要达成的目标的样子,自己反复研究规则,做到心中有数。

就以阅读为例,如果阅读目标是放松,那么可以是随意性的自由阅读;如果阅读目标是掌握专业知识,那么就需要采取“以慢为快”的学习方法,一边阅读,一边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验证文章观点,升级自己的认知。如果目标是像牛人学习,那么就需要反复阅读人物传记的文章,甚至可以达到倒背如流的境界。

由于工作需要,我在看《正面管教》这本书,我的目标是能掌握本书中和善而坚定的管理方法,并能在工作中学以致用。比起草草了事的看一遍,这一次我采取了“心眼口,信皆要”的学习方法。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弱,所以选择对阅读内容反复琢磨,甚至在喜马拉雅上录音,反复听录音,将整本书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难题是,这些知识点自然而然地从脑袋里蹦出来了,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

从这个经历让我感悟到:对于学习没任何一个完美的学习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目标不同,适配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带着目标学习,建立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做到灵活多变。

03、只顾自己埋头苦干,不向优秀的人学习。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这句话充分阐述了学习的几个重要阶段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名师指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名师的成长经历和经验可以让我们走在正确的航道上,少走弯路,避免很多成长路上的坑。

刚开始参加写作学习时,我就犯了闭门造车的错误,面对每天的写作任务,焦头烂额,毫无头绪。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发现,自己缺乏深度思考。

究竟该如何深度思考呢?我开始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请教,他们教会了我写作的底层逻辑、建立系统思维的重要性、多对比优秀文章找自己的提升点等方法,让我对写作有了全新的认知,也对写作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赛先生给我讲解的写作底层逻辑:提供价值。之前的我对写作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让自己舒服上,自己怎么高兴怎么来,却忽略了读者思维,我的文章究竟可以为读者带去什么价值。

赛先生说,写作是自己对日常生活的反思感悟,并将这些有价值的点提炼出来并分享给读者,那么这就是一篇有价值的文章,而不是纯粹的自嗨。

同时赛先生还给我强调了修改的重要性,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如果不修改,那么写作进步会很难,刚开始写作时,他会花四个小时打磨文章。在他的启发下,我开始改变写作就丢的习惯,开始认真对待写作,写完后反复阅读修改,直到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写作中思维不知不觉变得更加清晰了。

通过这个经历让我明白:对于任何一门学习,都不要埋头苦干,闭门造车,要学会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向优秀的人学习,站在巨人的身上思考。通过牛人给我们的反馈,找到我们需要精进的点,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以上是我在学习中遇到过的三个坑,你有没有遇到跟我类似的情况呢?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希望我们能一起升级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效果不尽如意的三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