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相伴,向上生长

那是2016年5月的某一天吧,在闲逛朋友圈时,偶然间看到这样一条消息:“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了?快快加入我们,一年读完52本好书。”

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一星期读完一本书,这可能吗?可是,内心又隐隐的充满了期待和兴奋。想到自己年少时也曾有过炽热的文学梦,但随着年岁渐长,似乎正慢慢消磨殆尽。反观当下的生活状态,闲暇时间,也都是消耗在上网、追剧等无聊的事情上。说不定在有书的引领下,能重拾旧好,与文字重结一份情缘呢。

于是,抱着姑且一试的心理,加入了有书大家庭。

记得那时刚好共读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读完之后,一种触及灵魂的震撼感久久地在心中弥漫。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又何尝不是像书中的主人公哈罗德一样,总是习惯于原地踏步,日复一日的重复单调的生活。

促使哈罗德开始了一段627英里,82天长途徒步之旅的,只是因为一封来自临终关怀养老院老友的来信。这个虽然高大,却一辈子弯着腰生活的男人,60多年来一直是沉默而内敛的。他从没有想过,生活,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活法。

其实,生命中总是充满了令人恐惧的未知,但不去尝试,又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所以,设想千遍,不如行动一次。

因为有书,有幸读到了这本满满正能量的小说;因为小说,也开启了自己长期不懈的阅读之旅。这一切,似乎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

如果说,一开始,我的读书尚处于被动的状态,那么,随着阅读持续不断的深入,有书给我的精神世界,带来的是无比的愉悦和安然。

读了《解忧杂货店》,让我明白:在追梦的路上,每个人都会遭遇困境,但只要足够坚定,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的。《爱的艺术》让我顿悟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给予比接受更快乐。《瓦尔登湖》则让我在喧嚣浮躁的社会中,找寻到了一片能涤净心灵的湖泊。《为何家会伤人》教会我坦然面对与孩子的分离,尊重孩子自我探索的能力。

一开始,还没想到提笔,再往后,遇到让人内心有所触动的书本,便想用笨拙的笔,记录下自己的读后感。

于是,给自己打气,完成胜于完美,只要勇敢地提笔,便已经朝着前进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偶有几次,自己的文字被有书加精,看到那么多书友的点赞和留言,也可以开心好久。原来,被人鼓励和认同的感觉是那么美好。于是,更加大胆的将所想所思倾注于笔端。

在与书友们一起组队对抗惰性的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内心的世界日渐丰盈。

三毛说:“心若是没有依靠,到哪里都是流浪。”在书里,我找到了心灵安歇的地方;在书里,我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年少时的梦想。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在有书共读的日子里,结识了许多意气相投的书友,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更是意外的收获。是有书,将我们聚到了一起。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样纯粹的情谊,值得一辈子去珍惜。

有书,也让我学会了理性的对待这个世界,对生活,少了一份抱怨,多了一份宽容。闲暇时光,手捧一卷好书,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晃又至岁末,有书即将迎来四周岁的生日。这期间,有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断离开,也有人不断加入。庆幸自己还在。因为我坚信:有书相伴,向上生长!更希望能与有书共同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书相伴,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