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4 不吼不叫如何调动孩子的主动性

爸爸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叫孩子吃饭,三请四请都不动;让他去洗澡,东摸摸西看看,就是不去洗;要他去读书学习,更是这翻翻那弄弄,导致父母不得不靠吼叫的高压手段才会起点作用。

父母和孩子的目标有着巨大的差距,当他不饿,不想洗澡,不愿读书写字的时候,内心是抗拒的,因为他只会想那是父母要他去做,而不是自己想去做的事。



日常对孩子教育,就像推一个木偶,推一下动一下,每天的生活就是父母一直在重复吼叫、催促、唠叨教育模式,父母总是感觉教养很累,只有絮絮叨叨地“轰炸”才能做完教育的事情。

没有内在驱动力,不能调动主动性的教育

为了达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也不断地学习怎么教养孩子,不断地寻求各种解决方法: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孩子不愿读书怎么办?

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孩子一天天长大,伴随而来的是每天的生活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于是父母的教育之路就像面对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从来没有停歇的时候。

最后的教养模式就是,父母强制,孩子情绪对立,事情最终都在伤害亲子感情的状态下结束。

编辑搜图


教养的困难在于,父母和孩子的想法不一致!

父母和孩子之间身高体重、人生阅历诸多不同,也就造成的期望和理想的目标是很难被孩子理解,更不会被接受。

正因为想法不同,前进方向各异导致教养很难很累。

因此,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等到什么什么时候,你就知道是为你好了!”

“等到什么什么时候,就晚了!”

尽管给孩子抛出一个极具悲惨的后果,但就孩子而言他没有经历过,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又或者他就不觉得那有什么不好,父母说的也就随风而逝了。



树立目标,指出前进的方向

这肯定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养方式,

也许,为了创造和经营一个和谐的亲子氛围,父母就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共同目标,这肯定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养方式。

一起望着前方目的地,至少方向不会错,即使走得慢一点也是在不断地靠近目标。然而,家庭教育时常常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建立的目标有点远了,它和孩子当下没有一个实际的连接,无法得到及时反馈。

对于孩子来说,犹如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摸不着。

就像在学习上树立的目标是考上大学,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大学对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孩子,想来就很遥远,没有现实和直接的反馈,这样的目标甚少能够起到驱动孩子的作用。



目标本没有错,但太高的目标,就像高高在上的篮筐,一次一次地摸不着,投不进,自然就放弃了。

目标和现实相结合,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例如,为了长得高,需要吸取更多的营养,需要按时按量吃饭,才能跑得快,跳得高。然后把今天晚饭作为一个现实的目标,吃点青菜,和点肉汤,适量的米饭,满足今天的营养需求。

为了考试成绩有所突破,需要每天都完成一些基本的读写背默作业。把这一课的默写背诵做到最佳,这就是一个有效的目标,而且能够及时地等到反馈。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6-04 不吼不叫如何调动孩子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