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篇原书第10版)第一章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硬件包括计算机中可以看得见的物理部分,而软件提供看不见的指令,这些指令控制硬件并且使得硬件完成特定的任务。
1.2: 中央处理器(CPU)
内存(主存)
存储设备(例如,磁盘和光盘)
输入设备(例如,鼠标和键盘)
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和打印机)
通信设备(例如,调制解调器和网卡)
1.3:代表电脑中央处理器。
1.4:速度衡量单位是赫兹,1赫兹相当于每秒一个脉冲。20 世纪 90 年代计算机的时钟速度通常是以兆赫( MHz) 来表示的( 1MHz 就是 100 万 Hz)。随着 CPU 的速度不断提高,目前计算机的时钟速度通常以千兆赫(GHz) 来表述。
1.5:这些0和1被解释为二进制数字系统中的数,并且将它们称为比特(bit,二进制数),计算机中字节(byte) 是最小的存储单元。每个字节由 8 个比特构成。
1.6:计算机的内存由一个有序的字节序列组成,用于存储程序及程序需要的数据;RAM代表随机访问存播器;因为可以按任意顺序存取字节,所以内存也被称为随机访问存播器。
1.7:计算机的存储能力是以字节和多字节来衡量的。
1.8:衡量磁盘大小的单位是GB或者TB。
1.9:内存一般是RAM内存,也就是运行内存,是在程序运行的时候使用的内存,永久存储设备是可以存储数据的,如果不删除,一般是不会丢失数据的。
1.10:CPU能直接理解的是指令集,指令集也被称作“机器语言”。
1.11: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 使用短的描述性单词(称为助记符)来表示每一条机器语言指令。
1.12:汇编器是将汇编语言翻译成为机器语言的程序,一般而言,汇编生成的是目标代码,需要经链接生成可执行的代码才可以执行。
1.13:高级编程语言与人类语言相近,开发程序快,可以通用不同的计算机。编译后的程序在运行前会翻译成机器语言让计算机能够识别。
1.14:源程序是指未编译的按照一定的程序设计语言规范书写的文本文件。
1.15:解释器是一种电脑程序,能够将高级编程语言一行一行直接转译运行。
1.16:编译器就是将“高级语言”翻译成“低级语言”的程序。
1.17:编译性语言只需编译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篇原书第10版)第一章复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