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我看到你的现在的班级位次是116名,你学期初 的位次是:
生:105 (事实性问题:名次下降)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下降了呢?
生:不用心
师:还有呢?
生:不勤奋 (感觉绕开了反应性层面,直接回归到解释性层面,自己为什么下意识的绕开呢?反思:在教练式对话中,突然感觉自己对感受层面的问题没怎么共鸣点,是不是暴露出自己的情商需要改善?生活中感觉确实有这点)
师:不勤奋,不用心,我感觉你自己也不着急。
生:都急死了
师:光着急,没行动有用吗?还急死了,不用心,不勤奋,像是着急的样子吗?(开始自己评判性问题,感觉不好)
生:嗯······,不是
师:那怎么就改变现状呢?你觉得怎么就向上提升自己呢?
生:·······(没有回答,在思考)
师:明年的打算是什么?(询问目标)
生:考高中
师:现在的状态,只能上职高,高中有难度(又回归事实问题)
师:我感觉你对你的目标不是很强烈吧。如果很强烈的话,不会有这么大的下降幅度吧。你和可能考上高中的距离已经接近一百分
生:哇(这么大)学生此时很惊讶(我又回归事实性问题的判断)
师:但是根据全县位次的判断,咱和可能考入的最后一名的差距大约是60几分?所以考高中很悬啊。保险起见的话,你至少提升七十分左右。平均一科十分。这是你的目标,那我问你对于考高中这个目标,你内心的实现欲望自己能够给自己打多少分,如果满分是10分。
生:七八分吧 (感觉又是回归到反应性层面,下面的对话越过了诠释性层面到了D的决定性层面)
师:那还是内心很强烈实现自己的目标吧,内心如果强烈的话,你必须得付诸于行动,不行动不行啊。所以,你自己觉得怎样进行行动。
生:课前预习,课前巩固。
师:预习和巩固,很好的学习环节,所以你的提前规划好时间安排,还有别的行动吗?
生:少玩多学
师:少玩多学,自己能够确保做到吗?也就是落实到行动中去。
生:不知道啊
师:自己把握不大?
生:嗯
师:(问题的核心)也就是怎么管住自己
师:我感觉你的数学作业最近一段时间作业挺好的,都是自己独立做的吗?
生:会的是自己做的,不会的不是自己做的
师:可是我没法判断哪些是你不会的,一般能够会多少呢?(感觉是废话)比如:现在学习的应用题,你觉得掌握得怎么样呢?
生:现在学习的应用题,就是听了也和没听一个样。(都不会,拉下太多了)
师:也就是一点也没掌握吧
生:小学我就不会做应用题,做的应用题都不对。
师:那现在我讲课能够听懂吗?
生:听懂了,你也就可以模仿着做就行。哪怕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做起。关键是干。(有回归到客观性层面)
师:你觉得现在阻碍你前进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后面的对话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感觉学生的觉察能力是很棒的,自己感觉也需要向学生学习)
生:不自律,还有就是心里老是有些念头,至于什么念头自己也不清楚。
师:是什么念头呢?
生:自己也不知道啊,反正心里就是·······(自己此时没有很好的聆听,打断了学生)
师:对于你的念头,你有什么感觉?(突然回归到了反应性层面)
生:就是感觉特别浮躁
师:浮躁?静不下心来?
生:嗯,对
师:还有什么感觉呢?具体是?
生:自己有时候做题的时候,做着做着就想发火。特别是题目做不出来心里就想发火。
师:题做不出来,心里着急,就想发火,为此你很烦躁。是吗?然后呢?
生:如果让我干一件事情,我如果用心去干,但是感觉干好的几率很小,但是不用心去干,内心就感到很愧疚,感觉不应该做得那么差,心里说不出如何是好。
师:我的理解就是你内心非常渴望把一件事情做好,但是你觉得对你自己干的现状并不满意,是这样的吗?
生:是的
师:也就是如果你做事的结果很糟的话,你是·······
生抢着回答:就像这么大的一个石头堵在我的心里。(手比划一个很大的石头)心里特别难受
师:很不舒畅?
生:是的,好几天都纠结于这件事,很不舒畅
师:那么你希望你比较好的状态是什么样子?
生:干就像个干的,干哪一件事情都要干的很好。我很佩服那样的人。
师:你希望你干就想个干的,认认真真干好每一件事情。你希望这是你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吗?
生:嗯,是的
师:很好啊,你有没有类似成功的经历和体验?就是干好一件事特别畅快的感觉?
生:有
师:多吗?
生:不是很多,因为那一次做完一件事,有时候在别人口里说我干的很好,但是在我心里感觉就干的不好,满足不了我自己的内心(要求)
师:我的理解是你对自己要求很高。
生:啊?(有点惊诧)
师:这是我的理解,你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但是行动上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和要求,是吗?
生:是的
师:也就是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但是自己的行动跟不上要求,所以产生了很多烦恼。甚至为此而恶性循环。是吗?
生:嗯,是啊
师:能否打开另外一个窗户,先从尝试做好一件小事做起。就是第一步,你只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件小事就行。
生:越干越浮躁!
师:为什么越干越浮躁呢?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生:我也很纳闷,本来一件事情干的好好的,突然一个干扰插过来,我就越干越浮躁。越干越不好,越干越不想干了。
师:然后就干脆放弃了?常有这种情况吗?
生:有啊
师:我觉得一点就是你对自己要求很高,但是行动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所以自己就放弃了,这里你的要求很高,你的行动达不到你的要求(标准),产生了矛盾,所以很烦恼。是吗?
生:嗯
师:你先不要过高的给自己定一个标准。
生:不定标准自己心里不舒坦,然后做不好自己心里也不舒坦。
师:那这样也可以啊,你既然有那个目标,你心里应该很清楚知道怎么去做。是吗?
生:是啊
师:比如,你想要改变这个现状·······
生:(抢答)我明明知道怎么做,却就是不去做,怎么说呢?就是清醒的堕落(我惊诧学生用了这个词语,并且此时,我感觉已经引导学生觉察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从她说话的语气上看,学生真的对自己有了一定深度的觉察)
师:也就是知行不合一。
生:啊,是啊。
师:你知道怎么做,而且知道做到什么标准,但是行动跟不上啊,所以知行不合一。
生:是啊
师:所以,你目标很清晰,标准也很清楚,所以对你而言解决问题很简单了,行动跟上就好了,干就好了。跟上行动,心情也好,成绩也会提升,一切都很好了。(此时学生想抢话)但是我没让她说,继续强调:现在目标很明确了,问题也聚焦了,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跟上行动?你现在很明确标准,能够知道干好一件事的要求。
生:也知道干不好一件事情的后果。
师:所以,现在你不要想得太多,你只要想方设法落实到位就好了,就是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你目前这个问题破解了,而且积累了自己的经验,你将来做什么事情都会干的很好!
生:(悄悄的带着一点惊喜的插话说)真的啊?
师:真的,人最大的一个问题,包括我在内就是一个知行不合一问题。知道想怎么干,就是行动跟不上。但是很多人根本都意识不到这一点,你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意识不到)不是说没你很棒吗?现在就是把你的精力放在怎么把知和行合一上。
生:有点难啊
师:一点点的做起,当然,不肯能百分之百的达到要求,如果你的标准是10分,你先做到五分,再向六分迈步,一般情况两个极端很少啊,也就是零分和满分很少啊。你说是吧
生:是的
师:如果你能够达到自己要求的七八分,你自己就有很大的提升啊。你觉得是不是啊?
生:是啊
师:所以管住自己很关键
生:就是啊,管不住自己啊
师:我通过你的作业中也能发现你这一特点,追求完美。也就是从作业完美程度上看,你是班级靠前的同学。
生:(不自觉的发出来笑声)嘻嘻嘻嘻嘻
师:不过我不知道里面有多少水分在里面
生:哈哈哈哈(笑声加大)
师:如果10分满分,你的作业说分是占多少?
生:如果你能够听懂的话,90%是我自己做的,如果听不懂,50%左右是我自己做的。
师:所以你的目标很清晰,下一步跟上行动就可以了,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先从小事做起。特别是自己内心心理的干扰因素,管住自己,特别是自己独处的时间,比如周末,是对自己最大的考验。我给你这样一个建议:第一点就是历练自己这一种知行合一的能力,知行合一!自己知道想干什么,就马上去干,立即行动。不要考虑太多的因素。
师:第二点:尽可能的排除别人的干扰条件。
生:我很在意别人说的话。
师:那又有一个阻碍你的问题,是吧?
生:嗯
师:你越在意别人,难道你的不同的表现不让别人不说吗?同时,你从A到B与你从B到C,事实就是这样,你在意别人的看法又怎么样啊?是吗
生:嗯
师:在意,可以从别人的角度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对自己的成长进行只能是借鉴,同时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生:是啊,我知道这句话啊。
师:当然,你也要辩证的看这个问题,其实很多别人的看法都是你自己心里的意象而已。很多情况。你的认为别人的看法未必在别人眼里是那样的。或许别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而你自己却想多了。很多事你自己是多余的生出来的。
生:是的,有时候就是我想得太多了。
师:是的,你想得太多了有时候会阻碍了你的行动了,你可以好好想一想静下心来,你很有能力的,我感觉你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
生:(不自主的笑了)
师:其实你静心想一想,很多多余的想法都是你自己的“内耗”,阻碍了你的前进,在遇到这种情形,你静心想一想排出哪些阻力和干扰因素,使自己轻装行动。其实比较好的方式就是不要想得太多,关注于你所干的事情尽力做好就行了并不是说非得做得十全十美,你只要尽全力去做,认认真真的做到你想要的样子就很好了,
生:尽力吧
师:尽力啊,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幸福体验的过程,昨天我听了一位妈妈和孩子的对话(塔塔老师和豆包的对话),孩子大约六七岁的样子,这位小孩子口中说出幸福的感觉是什么样子。
生:那是什么?
师:当时孩子自己做完作业,感觉自己很幸福的样子,妈妈问他幸福是什么,他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专注的不受干扰的做好一件事情。从我这个年龄来看,我感觉孩子说的很好,专注的做好一件事,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就是有一个很幸福的体验。你觉得呢?
生:是啊
师:所以,我感觉你如果静下心来,对自己的问题都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或者方案,就是一点,落实到行动中去,就可以了。
生:是的,主要是行动
师:主要就是行动,同时,排除一下自己心理上的一些干扰因素。专注的干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时间也很长了,就到这儿吧。
(基本上基于事实,然后思考决定层面的问题,对于反应层面和诠释层面的比较薄弱一些,同时很多环节有些来回唠叨,对于如何行动,没有深入的和学生探讨,后期如果有机会,对于行动和心理的反应可以做一下深入探讨)